一个碗里装着半碗卤汁,里头浸着七八颗卤蛋。“这是我这两日琢磨的新做法,叫卤蛋,比水煮的更香,您尝一颗?”这卤蛋已经在浓香卤汁里浸了一个时辰,表面染上一层诱人的褐色,带着微微光泽。唐宛娴熟地剥好一颗递过去,葛三娘接下尝了一口,当即眼睛一亮,忍不住赞:“哎哟,这味儿可真好!”
她细细咀嚼着,意犹未尽。
唐宛道:“这里头还没彻底入味,剩下的再浸一晚,明儿早上吃正好。”葛三娘叹道:“才浸一个时辰就这样香?再泡上一夜可了不得。”她说着忍不住问:“这也拿到早食摊上卖吗?”“是啊。"唐宛应道,“一文钱一个,这两日试着卖了卖,还是挺受欢迎的。葛三娘一听,连连点头:“这价格倒是公道得很。”在集市上生鸡蛋两个便需一文钱,做成这般入味、香喷喷的模样,怕是要费不少功夫材料,一文钱一个还真是不贵。“你这早食摊子定价倒真良心,包子个头大,馅料新鲜又实在,眼下这卤蛋也是,怕是没多少赚头吧?”
唐宛笑笑:“咱一开始做这个,比不上多年经营的老行家,只能靠薄利多销了。”
葛三娘听着,却忍不住心疼起来:“就是太辛苦了些。我瞧你每日四更天就起,天没亮就忙开了,白日里也不见歇着,长久这么下去可怎么吃得消?”“还好。"唐宛笑着答,“我身体好着呢!”唐宛说还好,还真是不勉强。
她是真觉得如今的生活节奏还不错,虽然有点儿忙,却十分充实。从前在华夏的时候,她的生活节奏比现在还忙,除了日出而作,日落还不能息。每日忙着选题、学习手艺、拍摄剪辑、运营账号,还要时不时和粉丝互动,以及各种额外的、杂七杂八的工作,几乎没个清闲的时候。而如今人在古代,一开始少了许多高科技辅助确实有些不便,但同时也没了手机、少了许多分心的杂事,反倒让她能心无旁骛地利用好每一分碎片时间。原本看起来繁重又琐碎的任务,竞然也就这么一点一点,全都完成了。她甚至还能抽出时间坚持运动锻炼,练练箭术。每天都早睡早起,晚上一沾枕头就着,睡眠质量好得很,以前因为轻微失眠而造成的偏头痛已经许久没再找上她。
只是这话若细说起来,就难免有点沉重了。她没再多提,只是笑着岔开话题,取出自己带来的第二样东西。“婶子,您再瞧瞧这个。”
葛三娘原本也看到了这些豆腐,起初没多想,这会儿看唐宛神色,愣了一下:“这是你做的?”
唐宛微带得意地点了点头。
葛三娘惊讶:“你竟点出了豆腐?”
唐宛又把从书中学会的那一套说辞拿出来说事儿:“婶子,不是我自夸,我觉得这豆腐好似比外头买的还好吃呢。”她一边说,一边比划着讲起了自己这两日试的做法:“这豆腐特别嫩。您到时候把它切成手掌这么厚,两指这么宽的薄片,先在蛋液里裹一裹,再一起下油锅煎成两面金黄。”
“然后撒点葱段、姜片、蒜片和辣椒,稍稍调味,最后撒入一把切碎的野蒜叶,可香,可嫩!配饭、配饼子都好吃!”她其实想做锅塌豆腐,但少了关键的调味料,只能摸索出这样的替代做法,吃起来却也不错。
葛三娘则是听得一愣一愣的。
她平日一个人在家,吃得极简单,蒸个饼子,就一点碴子粥,顶多配些酸菜。也就儿子回家才会蒸些腊肉,煮几个鸡蛋。哪里还有这么多花样?
像唐宛说的这样精致做法,她还真没想过。可她听着这番做法,眼前仿佛已经浮现出那金黄焦香的豆腐模样,哪怕没吃着,光是想象就能觉出味道一定不差。
而且听下来,只是用了豆腐、鸡蛋,以及自家菜地就种了的葱姜蒜。都是很家常的食材。
她连连点头:“等瑞哥儿回来,我就做这个给他尝尝。”唐宛顿了下,笑着提醒:“这豆腐放久了可能就坏了,不如您先试着做一回。好吃的话,等他回来再做也不迟呀。”葛三娘一听,也是这个理儿,忍不住笑了:“也成,那我今儿夕食就试试。正巧,今天才在鸡窝里捡了几颗鸡蛋出来。”唐宛也笑了,觉得这才对嘛。
什么了不起的东西,非得等孩子回来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