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我的强军小卖部[年代]> 冯总的小菜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冯总的小菜农(1 / 2)

第44章冯总的小菜农

元宵节,清晨5:20。

东方天际泛着鱼肚白,连军营起床号都未吹响的时间,冯长缨领着一家子,分成两拨,坐上东风小卡和三蹦子,直奔骆驼岭蔬菜基地。蔬菜的交易是个苦活,无论是对种菜的菜农,还是对收菜的菜贩子,这份苦劳从不偏袒任何一方,一视同仁。

如果这趟车发往贺兰山市的蔬菜批发市场,那么为了抢收未经日晒的新鲜蔬菜,菜农们往往需要凌晨2点起床,头戴顶灯,或迎寒风,或忍酷热,下地采报菜贩子则要赶在凌晨3、4点,到达蔬菜批发市场,完成交易。而这已经算晚了,贺兰山市的蔬菜批发市场凌晨2点开门,凌晨3点是交易的高峰期,无数大宗货品在这个时间段成交,菜商们会把蔬菜装上12吨的大卡车,发往全国各地。

假如不幸错过凌晨3点的大宗交易时间,把时间拖到了凌晨5点,那么对不起,今天的菜只能降价,被捡漏的小贩子们,用跳楼价收走,能保本就算是谢天谢地了。

作为一级收购源头的菜贩子,没有大菜商的实力,自然也就没有仓储冷链等条件,如果不肯卖给各路小贩子,有自珍心理,舍不得割肉,那么,可以看着这些菜在天气的各种折磨下烂掉,血本无归。大多数人只看到餐桌的鲜美,去不知道背后有无数人在黑夜里,与时间赛跑,为生计、生活而艰辛奔波。

如果不是为了那个最高的目标,冯总是绝对不会把自己置于菜贩子这个身位,因为实在是太折磨人了。

她宁可去晨跑,或者练拳,毕竟,睡眠不足会影响决策者的判断力。为了第一趟货,她只能向现实低头,在颠簸的车上眯一会补觉。不止冯总,除了神采奕奕的老三刘建业,其余人等已睡得东倒西歪。将近6点,两辆车到达目的地,那里却早已是人声鼎沸,热火朝天。大功率的白炽灯,挂在临时拉起的电线杆上,将田埂照得白亮。菜农们集体出动,一筐又一筐的新鲜蔬菜,分拣成各个品类,从蔬菜大棚里运出,被整齐地码放在田埂边,等待过秤。孙超正在地头分拣品类,就见两辆车驶了过来,他立刻放下手里的活,笑着迎了上去。

“小冯总、缨子姐,你们可算来了。时间还合适吧?以前收菜,我们都是一点半就得起床,到地里摘菜。昨天接到小冯总电话,说是让5点开始,家里人还有点不太信哩,怕你搞错了时间。”

“我们不去批发市场,没必要起那么早,跟着我做事,没有那么辛苦,只要太阳还没升起,没晒到菜就行。"冯总笑言。“小冯总、缨子姐,这边走,看看我们的菜,水灵着呢。”孙超一边说,一边把冯总和冯长缨往自家码放得最整齐的菜堆前引。一路上,菜农们也跟着打招呼。

“缨子姐,早啊。”

“小冯总,来啦。”

“可等着你啦,小冯总。”

路上喊什么的人都有,但总体一致的热情态度做不得假,看得后面下车的王展鹏心里直犯嘀咕。

“怎么跟个领导视察似的,搞什么排场啊…”,王展鹏靠在车门边,又是羡慕又是酸,他小声嘀咕一句,要是他家的葡萄苗没遭遇倒春寒就好了,卖葡萄的时候,说不定也能被人喊一声小王总。

旁边的马德福大爷耳朵尖,立刻把烟头往地上一扔,脚碾了碾,他斜睨王展鹏一眼,“娃娃,这还只是个开始,你好好跟着冯总,以后有你见识大场面的时候。”

王展鹏听了,嘴巴都撇歪了,但没敢再多话,这老东西真是见他露头就秒啊,讲不过,闭嘴还不行嘛。

这时候让冯长缨回头一招手,“你们三个别傻站着,建军把大磅秤拿下来,健康和建业来抬菜过秤。”

大家应了一声,开始干活。

老二刘建军穿着运动服,看着不显山不露水,但一米八几的人单手拎着上百斤重的大磅秤,像拎着小玩具似的,毫不费力。老大高健康干活比谁都实在,话不多,但力气是真的大,上百斤的白菜,他一个人随便扛。

老三刘建业可没那么乖巧,喊他做事,他不做,像个监工似的,到处溜达,跟这个打招呼,跟那个开玩笑,场面上的招呼事,他一个人包圆。该说不说,老三把气氛捣腾得蛮好。

冯长缨眼睛射出去,本想叉他,看看气氛,又收了回来。冯长缨拿出纸笔计算器,俨然一个总会计,站在大磅秤旁,准备记账。冯总则信步走到分拣的菜筐前,随手拿起一棵白菜,掰开看芯,抽样检查蔬菜品质。

大家都在干活,只有老四冯婕站在不远处,看山看地等日出,就是不看人和事,没人知道那聪明的脑瓜在想什么。

菜的品质没问题,甚至可以说优质,实属西北好菜。接下来,是最关键的过秤环节。

虽然菜农们淳朴,但涉及到斤两多少的问题,都会下意识围上来看,七嘴八舌,生怕吃亏。

眼看人有聚拢的倾向,一直表现最积极的老三刘建业站了出来,他这人是真喜欢在人里扒活,人越多,他越来劲。

“各位叔叔阿姨,都别急,一个个来,就算看秤,也没轮到你啊,轮到你,你再看嘛,你看别人家的斤两,也不进你口袋一分钱啊。”这话一出,引来众人笑声,大家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