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第41章(第一更)
新的一天,从制作下饭菜开始。
早餐过后,冯家的院子就彻底地忙了起来。冯总的小作坊,在这个阳光正好的天气里,正式开张了。老大高健康和老三刘建业蹲在院子的压水井旁,吭哧吭哧地清洗着将近五百个新买的玻璃瓶。
这些玻璃瓶按规格分类,第一类容量是300g,第二类容量是500g,第三类容量是1000g。
老二刘建军则从屋里提出数个黑陶制的酱菜坛子。前几天高健康洗好墙角的这些酱菜坛子,冯长缨给收回屋去放着,今天要做事了,又重新让刘建军拿了出来。
冯长缨则在院子里的土灶,继续制作家里未来半个月的口粮一-烙饼,避免再出现昨晚的女鬼惊魂。
家里但凡有张饼,老四都不至于饿到在院子里到处乱爬,还爬出来吓人。老三刘建业被吓得,冯长缨连夜帮他喊魂。骆驼岭送的各种蔬菜,经过三天的干燥冷风冷太阳的自然晾晒加工,已经微微脱水,绿叶类蔬菜的边沿有些发蔫,萝卜这类的块茎菜依然保留着大部分的脆韧性。
它们开始进入最适合做成爽口泡菜的状态。这些脱水的蔬菜,会被分门别类,按照不同的口感需求,或切条,或切块,又或者切丁。然后,它们会被收入一个个消毒干净,不沾一点油腥的酸水坛子在冯小晴秘制的“母水"当中,浸泡三天,便大功告成,成为美味下饭酸菜。确切而言,这应该叫泡菜,也可以称为蜀地洗澡泡菜,因为腌制的时间断,菜品像在水里泡澡般速成,为的是保留食材那份本真的脆爽。再细化分类,这个泡菜类型与李响说的广式酸野有点一样,又有些不同。李响口中的广式酸野,应该是指邕州酸野,野在粤语里是东西的,酸野意思是酸东西,盛行于粤语区。这是一种用当季水果和蔬菜制作成的酸品,诸如油柑、青芒、木瓜、李子、凉薯、小青桃子这些,快腌凉菜,现吃的时候用椒盐辣椒粉撒在上面,讲究生脆鲜,风味独特。
李响是典型的社交型客户,他买东西不一定自己吃,更多用于战友之间的分享。
这份55瓶的大订单,社交属性比较重,不然他也不会一口气订购50瓶,她还买十送一,额外赠送5瓶。
冯小晴处理这个订单,做了精细拆分。
其中40瓶,划分为社交分享,口味可以做得张扬霸道,突出特色,放些辣椒。
剩下的10瓶,划分为个人自用,留给李响自己吃,口味按照老广口味走,温和、耐吃,讲究风味的平衡。
风干肉,则需要额外投入点关注。
冯小晴不会因为是赠品,就敷衍了事,相反,她很慎重。赠品是最好的样品,是成本最低的广告。
想要在贺兰山这个地区打开猪肉制品的市场,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士们就是她最好的客户。
如何将赠品,变成一份大额订单,这才是她真正思考的问题。因此,额外赠送的5瓶,她会全部做成风干肉制品,以此打开一个全新的产品线。
其中陇西腊肉,就会变成重头戏,她打算做成两种口味,一种原味,一种麻辣,用来得到客户的反馈。
现在冯小晴主要做两件事,一件是调制腌制蔬菜的酸水,另外一件事是预处理风干肉制品。
酸水不用说了,这是保证泡菜是否好吃的母水,是泡菜的灵魂。而预处理风干肉制品,则更需要用心。
如果是自家吃,无所谓分类处理食材,但用来做赠品,每种肉的味道从预处理开始,便不能混淆味道。
以陇西腊肉为例,猪五花经过长时间的风干和盐渍,肉质紧实,风味浓郁,咸度极高,若它与风干牛肉、兔子肉、鸡肉同在一个锅里,便会造成灾难性串味。
冯小晴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分锅和祛盐。
院子里的土灶有两个,一个被大姑用了,在烙饼。冯小晴就用另外一个,她取来上次做羊肉抓饭的那口大锅,准备架锅。架好锅,等会儿,将整块腊肉冷水下锅。
到时候,锅中水会完全没过肉身,然后盖上锅盖,用中火,慢慢将水烧开,随着水温升高,那些多余的盐分会跟着油脂析出。煮上足足4个小时,析出多余盐分以后,腊肉就会像当初李跃华给她试吃时那样,变成玛瑙般的色泽,更如温香软玉一般,肉嘟嘟,颤巍巍,光是看着就好吃得紧。
冯小晴看见老四冯婕一个人坐在屋门口晒太阳,眼神放空,散漫享受的样子。
她把大锅放上灶台,而后将两大块陇西腊肉放到盆里,端盆经过冯婕身边,状似无意地问:“姐,你今天怎么没去工程车那边,事情都解决了吗?清亮的眼珠子转了过来,聚焦在小晴身上,冯婕摇了摇头,“不去了,那地方,那些人,不听指挥,蛮干,我不干了。”小晴听完,彻底放了心。
她不再多问,只是把手里的盆往冯婕面前一送,笑道:“那正好,今天你可跑不掉了,来,帮我个忙,把两块肉表面的灰洗干净,我中午做好吃的给你吃。”
冯婕被分配了最简单的活儿,清洗腊肉表面的灰。那双能画出精密复杂设计图的手,能拿着扳手调整零件、无比灵巧的手,此刻却在老三刘建业操作的压水井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