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第39章(第一更)
听着哥哥这句略带责备的话,冯小晴却一点都没生气。曾经的她可能会觉得哥哥又笨又轴,但现在她读懂了他所有的潜台词。他不是在责备她“掺和”,而是在心疼她,心疼她一个本该在繁华都市里享受物质生活的小姑娘,却跑到这风沙漫天的鬼地方,来吃这份苦。这种属于军人式的兄长关心,让她心里涌起一阵暖流。她没有反驳,只是笑了笑,然后,做出了一个让冯战南,乃至在场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举动。
冯小晴直接跑回三蹦子,像个女将军一样,站在高高的车架上,用尽全身力气,对三个连队的战士们大喊:“大家再坚持一下,我一会儿就回来。”说完,她对马德福大爷喊道:“马大爷,快开车,回大姑家。”马德福大爷一听这话,眼睛亮得像科幻机器人接通电源,当即大喊一声,“坐稳了!”
于是,在场的所有战士就见三蹦子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像一头发了疯的野驴似的,一路轰鸣着,绝尘而去。
眨眼之间,就消失在视线尽头。
原本十来分钟的车程,硬是被马德福大爷搞得5、6分钟就到了。冯小晴跳下车,凭借超绝平衡力,一头冲进院子,大声嚷嚷,“姑!快,大事,快帮忙!”
冯长缨这会儿正在院子里,支着炉子烙饼呢。贺兰山一代的乡下,家家户户有烙饼的习惯,秋冬干燥,烙好的饼能放很久,所以经常一次就烙上半个月的量。
她一听小晴火急火燎的喊声,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连忙站起身。等小晴把三个连队挖沟又累又渴的情况一说,这位前指导员二话不说,当即把手里的面团往案板上一拍,“咱们不能看着孩子们受这种苦。”冯长缨立刻排兵布阵,“建军,建业,你们俩去把三蹦子上的货,全卸下来,分类放好。”
“我去邻居家借两个最大的保温桶来,小晴,炉子交给你,看你是烙饼还是干嘛,再多烧点红糖姜水。”
“好嘞。”
一声令下,全家出动。
时间紧急,做鲁地煎饼比做西北烙饼快,泡水还管饱。冯小晴当即把面团改调成面糊,加大火候,在鳌子上刷油,舀一勺面糊,用耙子飞快刮匀,水汽蒸腾,不出30秒,就能得到一张金黄焦香的煎饼。整个院子瞬间变成了高效运转的后勤站,不到二十分钟,两大桶滚烫的红糖姜水,几十张新出炉的鲁地煎饼,以及上百个家里现成的烙饼,全部准备就结冯长缨一声令下,带着全家人,坐着马德福大爷的三蹦子,浩浩荡荡,杀向那边黄昏下的工地。
大
暮色苍茫,战士们疲惫地收拾着装具。
早晨出操的时候,营长布置冲山头,冲完山头挖沟,炊事班送饭到工地,中午吃饭的时候才休息了一会儿,一整天劳作结束后,三个连队弥漫着精疲力尽后的沉默。
没有人想说话,也没有精力说话,一切都在沉默中进行。但不管如何精疲力尽,一会儿整好队伍回营地的时候,依然要高喊口号,提起精气神,不可泄气回营。
冯家的“后勤部队"一到,所有人都愣住了,说是天降神兵都不为过,好几个人揉眼睛,以为是体力耗尽后,产生的幻觉。当冯长缨跳下车,招呼大家喝口热的、吃点东西垫垫肚子的时候,战士们都有些迟疑,目光下意识地看向自己的连主官。三个连队,三种心思,气氛一时有些微妙。此刻的冯战南是骄傲的,也是温暖的,一股暖流从心底升起,让他僵硬的四肢,都感觉回了魂儿。
但同时他又很纠结,这是他妹妹,他的家人,她们支持他的工作,他当然骄傲,可是当着其他两个连队主官的面,家里人多多少少有点太出风头,总感觉他没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得靠家里人接济连队,这让他脸上火辣辣的。所以,当9连的战士们望向自家连长的时候,冯战南站在原地,干裂的嘴唇半张着,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多少显得有些僵硬。老搭档9连指导员方杰,晓得冯战南的心思,他拍了拍他的肩,表示理解。武侦7连指导员肖炜抱着胳膊,笑意温和,一副我没意见、我支持的无声姿态。但是,他是最不适合开口的那个。
别看7连的战士们望了过来,可明显心里怨气不小,毕竞挖一天了不是,地上啥也没挖出来,女特务居功至伟。
干活时的怨气,直接导致休息时的割裂。
8、9两个连队处得像兄弟,累是累,多少还能听见聊天开玩笑。7连这边只有冷漠、怨气和疏离,队伍思想建设工作,没有达到女特务跟3营长说的那种同在一个炮弹坑的效果。
肖炜是政工干部,对人员之间的思想动态特别敏感,他知道这不是一个好现象。
良性的竞争,能够提升部队的整体战斗力。但现在这种近乎孤立的割裂,对3营这个战斗集体来说,却是极其危险的信号。
一支没有凝聚力的部队,上了战场就是一盘散沙。同在一条船,需要同舟共济,尤其是军改的大浪潮,肉眼可见会一变再变,真真是大浪淘沙,烈火炼真金。
未来如何,谁也不知道,但如果3营,乃至摩步120旅好不了,下面的连队能好吗?
这几天他动员工作也做了,私下也找骨干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