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陆停鹤还小,不太懂家中和这位堂兄陆挚的矛盾,不过家里的情况,从小母亲一直同她说。
陆家祖上,从仁祖年间发家,曾祖去世后,追封太保,在文臣中,是少见的荣耀。
然而百年世家,一步踏错,步步踏错。
当今的陆家老太爷,也就是陆停鹤的祖父,曾任尚书兼翰林侍读官,却卷入二十多年前的张冯斗法,被革职。
后来虽有起复,却不复荣光。
他致仕前,替陆停鹤父亲打通了不少关系,如今她父亲,官至兵部侍郎。只可惜,太平年岁里,文臣当道,朝廷并不重视兵部。偏偏她父亲年少时期,和昌王起了胡龋。
如今昌王势力日渐昌盛,秦国公府是其外家,前几年,皇帝借着秦国公幼子一案,打压过国公府,国公府却至今安然无恙,从中可见一斑。陆停鹤无声叹气。
这日,云芹比想象的时间,更早回到小院子。她拍拍门,道:“是我。”
何桂娥连忙跑来开门:“婶娘,那些帷帽……”她难掩担心,心里一直在想,这些帷帽能卖多少。
云芹说:“全卖掉了。”
何桂娥惊讶:“真的吗?”
云芹笑了,拿出一贯钱与二两银子,在她面前晃了晃。何桂娥大喜,她千里迢迢随云芹来盛京,就怕自己成了累赘,没有半点用。当下,她雀跃说:“那,那我们继续买竹条和纱来编!”云芹却说:“先不编。”
便把她卖的时候,观察到的情形,同何桂娥说。原来,卖帷帽还需要点运气,今日这些,也不算正常卖掉的。何桂娥着急:“那怎么办才好。”
云芹摸摸她脑袋,笑了笑,说:“慢慢来,家里不会吃不起饭的。”现在就算一点进项没有,家里的钱也够生活一年多。何况,陆挚在萧山书院读书,接了一些活计,盛京比阳河县大得多,能人辈出,但也说明润笔的需求更多。
陆挚的字画,依然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再不济,她也可以去弄点猎物。
虽然,听说盛京的每一个山头,都是有主的,但总会有办法的。看云芹这般淡定,何桂娥才放下心,说:"听婶娘的。”既然如此,云芹把一贯钱放到她手里,笑眯眯支使人家:“好桂娥,去买菜吧。”
何桂娥:“好!”
陆挚从前在萧山书院住学舍,现在不住了,不过,中午还是留在萧山书院吃饭,晚上再回梨树巷。
书院不少学子,都知陆挚造诣不浅,离开盛京的几年,于他而言,似乎是一场游历。
不过,还有一事众人皆知,那就是陆挚如今有家室,不轻易参加他们任何集会,下学就要走。
便像今日,能在这时候拦住陆挚的,只有段砚。实际上,他二人一个白身一个官身,还能往来,倒是不常见。段砚今日休沐,牵着马等在萧山书院外,正因相看的事郁闷,见陆挚出来,便道:“陆拾玦!”
陆挚:“你怎么过来了?”
段砚牵着马,同他一道走,说:“不想回家,我要去你家吃饭。”见友人心情不虞,陆挚也没那般冷漠,只说:“家里可能没预多一些饭菜。”
段砚印象里,陆挚一家吃得很惨。
他当即道:“我买吃的去吧。”
陆挚:“买多一些。”
于是路上,段砚令随从先骑马,绕去城南的酒楼。马被骑走后,段砚就和陆挚一道走,结果,不走不知道,一走才发现陆挚步速真快,他竞有些跟不上。
又暗想,他自从在朝廷做事,一坐就是一日,这样不行,要多锻体。不多时,等段砚和陆挚到梨树巷,段砚的随从也回来了,随从买了四菜一汤,都做得十分精美,放在方形红漆木盒里。段砚暗想,这么多应该够了,也该给陆挚家改善伙食。很快,门扉打开,漫天晚霞霞光里,饭菜香味溢出,骤然盖过他手上提的饭菜味。
段砚愣住。
简陋的院子石桌上,摆着一碟素炒青菜,一盘酸甜馏鸡丁,和切成丝的鸡汁小葱拌豆腐,光看着,就叫人唇舌分泌唾液。根本不是他想的那样,他兀自尴尬一瞬。
云芹在舀饭,听到声音,捧着饭碗从厨房出来,笑道:“回来了?”见段大人跟在陆挚身后,云芹也打了招呼,心道家里没多做可以招待客人的菜。
陆挚说:“段大人自己买了饭。”
云芹:“那正好。”
何桂娥低头,来取走段砚的木盒,放到桌上,一一摆出来。七道菜一道汤,放在石桌上,今日的饭菜十分丰盛。之前段砚刚来,何玉娘还好奇过,现在完全习惯了,只说:“吃饭!”云芹用袖子口擦自己下颌,说:“你们吃。“说着,就往屋内去。见她热,陆挚就对段砚说:“文业,你也先坐,我去拿本书。”段砚:“好。”
他便也坐下。
只是,他面上不显,心里疑惑,明明他买的肉菜更多,为什么总觉得桌上,那几道简单的菜,更香更鲜。
陆拾玦不止不穷,还吃得这么好。
他随意抬眼,因院子太小,他不是故意看的,却还是不小心看到主屋内:云芹拧手帕擦擦面颊,陆挚拿着一柄蒲扇,给她扇风驱热,他眼底很是温和,笑着说了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