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跪在地上、百口莫辩、只反复陈述"属下冤枉"的乐觉,李言蹊只觉得一阵头痛欲裂。她内心深处,并不相信乐觉会如此胆大包天。此人跟随儿子多年,忠心耿耿。
但裴时靥的模样……又加上物证俱在,孰真孰假,最难分辨,她若仅凭直觉,恐有偏私。
“母亲,依照律法,奸者,徒一年半,调戏、企图侵犯主母,更是以下犯上,罪加一等,流放甚至处死皆有可能。”“乐觉行为不端,冲撞主母,暂且收押,严加看管,待世子回府,再行发落!"李言蹊却忽略了应池的话,只揉着额角,疲惫地下令。乐觉毕竞是儿子极其信赖的心腹,此事尚存疑,她不能在没有儿子明确指示的情况下擅自重处。
应池也不恼,反而谢谢,她就知道事情会是这样。其实她并不想要乐觉的性命,只想把他支开就好。
被关押起来的乐觉其实早有预感,尚且瞒过世子的次数数不胜数,世子寻她都需费一番功夫……他已这样感慨多次,可有何用?“邦邦”两声,窗户被敲响。
“乐觉。"是乐影的声音。
“乐影,若夫人有要离开的迹象,只能拜托你去寻太子殿下了。”“知道。”
借由送饭的功夫,乐觉把信物暂且交给了乐影:“青黛着了道,我也未能幸免,真是防不胜防,你要小心,而且出了府门,夫人身边或许还有时月阁。“你手下暗探曾经被迷针吹晕过,大概能有些躲避的经验,察觉不对就立即派人报告贵主,然后去寻太子殿下,切记!“夫人要真不见了……我都不知道要如何与世子交代,怕是只能以死谢罪了。”
“莫要悲观。“乐影虽这样言说,但同样面色凝重。距离大军离京两月多,李言蹊终于收到了父子俩的第一封家书。是祁深所写,信中只为报平安,简述已抵达,并在末尾,看似随意地提了一句“望母亲代为看顾时靥”。
李言蹊拿着信,最终还是将应池唤来,将信中消息告诉了她,也算全了看顾之意。
应池安静地听着,待李言蹊说完,她地垂下眼帘,轻声道:“母亲,夫君在战场搏杀,时靥在府中日夜难安,听闻终南山中有古寺,颇为灵验,山高路远,更近神明。儿媳想……想去寺中斋戒祈福一段时日,为夫君、为父亲祈求平安,聊表心意。”
李言蹊闻言,“你有此心是好的,长安城中大小寺院众多,不如我与你同去城内的慈恩寺祈福便是,何必去那山野之地受苦。”应池却坚持:“母亲身份尊贵,不宜车马劳顿,时靥自认心诚则灵,只是山野古寺,更显虔诚,时靥愿代母亲前往,必当尽心祈求。”李言蹊长久地凝视着她,心中其实对有些事情是明了的,从来不见她殷勤,此番怕是借着祈福的名头,有些别的心心思罢。她心心中百味杂陈,有解脱,也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怅然,最终疲惫地挥了挥手:“你既执意如此,便…去吧,多带些人手,早去早回。”“多谢母亲。"应池淡声道,“母亲……保重身体。”“哎……"李言蹊在应池转身要走时却又叫住了她,“月初一是祈福的好日子,有法会,神灵的力量最为旺盛,不如…再晚个半月再去吧。”祈福少说三五日,多则十天半月都有可能,面前人一走,偌大的王府只剩下李言蹊一人。
儿子和夫君同在战场,这样的心理压力不是一点半点,虽然她并不是一个好相与的人,但却是一个可以作伴的人。
应池沉默几瞬,也看出了长宁公主的心思,最后应了。尚且不差这几日,也正好给她足够的时间能多收拾收拾,确保万无一失。无论如何,祁深再次回程怕是要年后了,这场灭东突厥之战历时半年之久,最后以生擒了突厥可汗为终,东突厥灭亡。也有可能祁深回不来了,应池只记了有这场战争,然具体经过并不全然知晓,对于沈思尔的计划,她心下百感交集,很是沉重,毕竞一开始是由她给了沈思尔提示。
道德感让应池自己背负了一个叛国的心理压力,如鲠在喉,如芒在背。但历史是不是并不会因为个人的行为而改变,她是不是插不插手,事情都是会回到特定的轨迹上,就像时烨说的……天命不可违,她又回到了这古代一样?所以无论她插不插手,大概都是定数吧。这样一想,应池心下好受几分。十月初,凌晨,霜华在枯草上凝成一层白。中军大帐内,火把将人影拉长,投在帐壁上。
祁泰站在巨大的地图前,祁深同几位大将肃立两侧,帐内弥漫着紧绷的气氛。
众人背影如岳,眼睛齐齐看向地图上的一个位置,那是阴山铁山,突厥可汗的牙帐所在。
“时候到了。“祁泰的声音虽不大,却让所有人精神一振。“我们用了两个多月,从盛夏走到深秋,不是来和那厮隔着五十里地对峙的。”
祁泰转过身,扫过每一位将领的脸:“他在等我们的使臣,等一个体面的投降,他错了!大错特错!我们大唐不是好惹的,我们的士兵可个个都是野狼,今我军合围已成,天时地利皆在我手,我要的,不是击溃,而是全歼!”他开始部署,每一道命令都清晰无比。
主力大张旗鼓地沿大道正面压向铁山。军锋刃领二百最精锐的斥候轻骑,人衔枚,马裹蹄,悄悄潜入。而待正面战起,两队人马再从从两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