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历史军事>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 第77章 暖阁闲话拉家常,阳明恰逢议事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7章 暖阁闲话拉家常,阳明恰逢议事时(2 / 3)

轻的皇帝,竟然连宣府的冬天有多冷、风沙有多烈都知道!这份体恤,比任何金银赏赐、官阶升迁都让他暖心,让他觉得十年守边的苦,都值了。

“陛下圣明!末将……未将不觉得苦!”杭雄的声音有些哽咽,用力抹了把脸,把眼泪逼回去,“能为大明守边,能护着关内的百姓不受蒙古人欺负,是末将的本分,是末将的荣耀!”

“好一个本分,好一个荣耀!”朱厚照拊掌大笑,声音洪亮,震得冰盆里的硝石都晃了晃,“朕要的就是你们这份本分,这份对大明的忠心!”他话锋一转,语气依旧随意,却多了几分认真,像拉家常似的问:“听说你儿子刚满月?是上个月十五生的,对不对?叫啥名?”

杭雄愣了一下,随即露出憨厚的笑,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回陛下,叫杭武,取自“保家卫国’的“武’字,末将就盼着他将来也能当兵,像先祖和末将一样,为大明守边!”

“好名字,有骨气。”朱厚照点头,眼里满是赞许,“等过几天不忙了,让你媳妇抱孩子进宫来,朕给孩子赐个长命锁,纯金的,上面刻“忠勇’二字,沾沾皇家的福气。”

杭雄猛地站起来,“噗通”一声跪在地上,重重磕了三个头,额头撞在青砖上,发出“咚咚”的响,连头皮都磕红了:“末将……未将谢陛下隆恩!陛下的大恩大德,末将这辈子都报不完!将来末将一定带着杭武,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他这辈子没想过,自己一个边关千户的儿子,能得天子赐长命锁,这是多大的荣耀?将来杭武长大了,走到哪儿都能挺直腰杆说“我这长命锁,是当今圣上赐的!”沈希仪也跟着起身,心里又是羡慕又是感慨一一他总算明白,为什么皇爷能让京营的士兵死心塌地,为什么能让文官怕得发抖。这份记挂、这份体恤,比任何严刑峻法都管用,能把人心牢牢攥在手里,让将士们心甘情愿为他卖命。

“行了,坐着吧,地上凉。”朱厚照示意他起来,指尖又开始转菩提子,“朕跟你们说这些家常,不是闲扯,是想让你们知道,朕把你们调回京城,不是拿你们当工具,是拿你们当自己人。”“京营是大明的精锐,是守护京城的屏障,以前被那些勋贵折腾得不像样一一士兵懒懒散散,出操像逛街;将领只知道吃空饷,把兵器库的好刀好枪偷偷卖了换银子;三大营加起来十万兵,真能打仗的不足三万。”“朕把你们调过来,就是想让你们好好练练,把京营的血性练出来,把那些老兵油子的懒骨头敲碎,让京营重新变成一把能砍能杀的尖刀!”

提到正事,两人立刻收起笑容,坐得笔直,眼神里满是坚定,刚才的紧张早就被兴奋取代。沈希仪拱手道:“陛下放心!末将已经拟了新的操练章程,每天寅时三刻起,亥时二刻歇,除了常规的队列、骑射,还要加练近身格斗和鸳鸯阵,每月搞一次实战演练,用假人假马当靶子,保证三个月内让京营脱胎换骨,半年内拉出一支能上战场的锐卒!”

“光练还不够,得有激励。”杭雄补充道,声音里带着一股狠劲,“末将想在营里搞个“比武大会’,分骑射、枪法、格斗三项,谁要是能拔得头筹,不光赏五十两银子,还能直接升总旗,跳过小旗、试百户的台阶;连续三个月考核第一的,直接调去亲兵营,跟着末将和沈千总做事!”“让那些老兵油子看看,好好练才有出路,混日子只能被淘汰!”

朱厚照听得连连点头,眼里的笑意越来越浓:“好!就按你们说的办!需要什么,兵器、粮草、银子、药材,尽管跟朕开口,直接写奏折递到乾清宫,不用走兵部、户部的流程。”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要是户部敢卡你们的饷银,兵部敢扣你们的兵器,你们直接报朕的名字,朕替你们撑腰,看他们谁敢不给面子!”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抑制不住的兴奋一一有皇爷这句话,他们在京营就能放开手脚干,不用再看那些文官、勋贵的脸色,不用再为了粮草银子跟户部扯皮!

就在这时,暖阁外传来张永的声音,带着几分急促:“皇爷,王守仁王大人求见,说有京营布防的新图要呈给您,还说……还说宁王使者在宫外候了半个时辰,想请您示下见不见。”

朱厚照眼睛一亮,猛地站起来,龙袍的衣角扫过案上的茶碗,发出轻响:“快请!让王守仁进来,宁王使者先晾着,等朕跟他们议完事再说!”他看向沈希仪和杭雄,笑着道:“正好,他来了,有些事正好一起说,你们仨以后要经常打交道。”

沈希仪和杭雄对视一眼,都有些疑惑一一王守仁?那个从翰林院编修转成三大营参军的文官?听说此人以前是个书生,天天研究“心学”,连骑马都骑不稳,怎么会跟他们这些武将一起议事?还要经常打交道?没等他们想明白,就见一个穿着青色官袍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身材清瘦,面容清瘫,眼神明亮得像淬了光,虽穿着武将常穿的窄袖官袍,却透着一股书卷气,正是王守仁。他走路步伐稳健,没有文官的拖沓,也没有武将的粗犷,恰到好处。

“臣王守仁,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王守仁躬身行礼,动作从容不迫,声音平静,没有丝毫谄媚或紧张。

“阳明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