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历史军事>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 第65章 夜审内阁弊,新枢初萌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5章 夜审内阁弊,新枢初萌芽(2 / 3)

。”张永凑过去看,眯着眼睛,见圆圈里写着“拟旨、承旨、传旨”六个字,不解地问:“皇爷,这跟内阁干的活儿不是一样吗?都是拟旨传旨,换个名字有什么用?”

“不一样,差得远了。”

朱厚照拿起朱笔,在小圆圈外面画了个更大的圈,把小圆圈完完全全包在里面,大圈里写了个“朕”字,“这个大圈,是朕,是皇权。内阁能自己拟旨,能加自己的私货,还能驳回朕的意思,这叫“票拟权’,是把权力攥在自己手里。”

“朕要的这个新机构,只能照着朕的意思拟旨,朕说东,他们不能往西;朕让写“查藩王’,他们不能改成“安抚藩王’;更不能驳回朕的决定一一他们就是朕的手和嘴,替朕写字,替朕传话,没自己的脑子,没自己的想法。”

张永眼睛一亮,手里的暖炉都忘了捧,声音提高了些,又赶紧压低:“皇爷是说……让他们只干活,不拿主意?只听皇爷的,别人的话都不算数?”

“对!就是这个意思!”

朱厚照把笔一放,眼里闪着兴奋的光,像发现了新玩具的孩子,却又带着帝王的威严,“就像个铺子,朕是掌柜的,他们是伙计。账本怎么记,货怎么卖,价格定多少,全听掌柜的;伙计只能照做,不能多嘴,不能私藏银子,更不能替掌柜的做主一一敢多嘴,就卷铺盖滚蛋!”

“这样一来,既能帮朕处理杂事,比如拟个日常圣旨、传个六部的消息,又不会分权,不会跟朕抢权比内阁靠谱多了!”

他忽然想起什么,又拿起笔,在小圆圈旁边写了“军机”两个字,想了想,觉得不够完整,又添了个“处”字,凑成“军机处”,盯着这三个字看了一会儿,满意地点点头:“就叫“军机处’,听着就利索,不像“内阁’那么文绉绉的,透着股磨磨唧唧的劲儿。”

张永念了两遍“军机处”,觉得这名字透着股威严,像京营里的军令房,说一不二,不像内阁那么“软”,连忙道:“皇爷圣明!这名字好!又响亮又威严,一听就知道是听皇爷指挥的,没人敢不听话!”“好是好,可推行起来不容易,比查贪腐还难。”

朱厚照的兴奋劲儿稍减,手指轻轻敲着桌面,发出“笃笃”的响,像在盘算着对策,“文官肯定会跳出来反对,说这是违背祖制,是“坏了太宗爷的规矩’。他们会拿“永乐盛世’“仁宣之治’说事儿,说朕瞎折腾,说没有内阁,大明就会乱。”

张永有些担心,眉头皱得紧紧的:“那……要不缓缓?等把刘健、谢迁的案子彻底结了,朝堂上的风声平息了,再提这事儿?”

“缓不得!越缓越难办!”

朱厚照的语气斩钉截铁,没有一丝商量的余地,“你知道历史上的朱厚照(正德帝)是怎么做的吗?他就是因为扛不住内阁的压力,跟文官闹僵了,才躲进豹房,天天玩老虎、养番僧,还自称什么“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跟文官对着干,最后落了个“荒唐皇帝’的名声,朝政还是被文官把持着一一那是下下策,是认输,朕不能走他的老路!”

“与其将来跟文官撕破脸,互相耗着,耽误了大明的事,不如现在就把规矩定下来,把权力攥在自己手里!”

他走到张永面前,眼神锐利如刀,看得张永心里发慌,却又觉得热血沸腾:“你记住,祖制是死的,人是活的。太宗爷设内阁,是为了大明好,为了让朱家的江山坐稳;朕设军机处,也是为了大明好,为了让朱家的江山传得更久。”

“只要能让皇权稳,让天下安,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改点祖制算什么?就算文官骂朕“不孝’“不遵祖训’,朕也认了!”

张永看着年轻的皇帝,忽然觉得他身上有股当年太宗爷(朱棣)的狠劲,有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魄力,连忙躬身,声音带着激动:“老奴明白!皇爷想怎么做,老奴都跟着!老奴这就去跟御马监的兄弟说,让他们多盯着文官的动静,有什么消息立刻报给皇爷!”

“现在还不能声张,得藏着掖着,先把架子搭起来。”

朱厚照压低声音,像在跟张永说悄悄话,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第一步,先把刘健、谢迁的案子结了,把那些贪腐的文官清干净,让六部的位置空出一半来一一没有空位,新机构的人插不进去,文官也不会松囗。”

“第二步,等风声过了,朕再找几个信得过的人,比如王守仁、陆炳,还有京营里识字的军官,先把军机处的架子搭起来,不用多,十几个人就行,先试试水,帮朕处理京营的军务、户部的饷银这些事。”“第三步,让他们办几件漂亮事,比如把追回的赃银按时送到边军手里,让京营的操练有起色,堵住那些文官的嘴一一只要能办事,能让大明好起来,文官再反对,也没人信他们的!”

他拿起案上的《太宗实录》,又翻到“三杨辅政”的章节,看着“天下大治,仓廪充实”的记载,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三杨能靠着内阁搞出仁宣之治,朕就能靠着军机处搞出个更厉害的盛世!朕要让天下人看看,没有那些自以为是的文官,没有那些抱团谋私的阁老,大明照样能跑,还能跑得更快,更稳!”张永看着皇爷意气风发的样子,心里也跟着热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