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历史军事>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 第52章 老臣急切割,家族安危大过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2章 老臣急切割,家族安危大过天(3 / 3)

么都能查出来,别等他们上门,到时候说什么都晚了!”“是,叔叔!我们这就去办!”三个侄子连忙应道,不敢有丝毫怠慢,转身就去翻库房的账本,生怕漏了什么。

李东阳的府里,相对平静些,却也透着股小心翼翼的谨慎。

他的独子李兆先,今年二十四岁,在翰林院当编修,向来性子稳,做事谨慎,从不贪小便宜,也不跟官员私交过密,没什么把柄可抓。

“兆先,”李东阳躺在榻上,盖着厚棉被,刚喝完药,咳嗽了两声,声音虚弱而疲惫,却透着清醒,“外面的事,你都听说了吧?午门的官员被抓了,城门也关了。”

“听说了,爹。”李兆先站在榻边,手里端着空药碗,眼神平静,“抓了一百零三人,陆炳亲自审的,已经抄了七家的家,户部收的赃银堆成了山。”

“陛下这是要立威啊,借周伦的事,震慑整个文官集团。”

李东阳叹了口气,咳得更厉害了,用手帕捂着嘴,手帕上没血,却透着病态,“你记住,这段时间,不管发生什么事,都别掺和,别说话,别表态。”

“咱们李家,只求自保,别往风口上站,别被陛下当成“杀鸡儆猴’的靶子。”

“跟所有可能惹祸的人,包括你那些在外地当官的堂兄,都保持距离,哪怕是亲戚,也别来往,别通信,等风头过了再说。”

“儿子明白。”

李兆先把药碗递给旁边的丫鬟,轻声道,“家里的账目,我已经查过三遍了,没什么问题,都是合法的俸禄和祖产,没有不明收入。”

“那些想托咱们办事的官员、商人,不管是谁,我都推了,就说您病得重,我要侍疾,没心思管外面的事,他们也没敢再纠缠。”

李东阳喝了口温水,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眼神却仍有担忧:“好,好,你做得对,比你几个叔伯都懂事,沉得住气。”

“这官场,现在是刀光剑影,一步都不能错一错一步,就是家破人亡,万劫不复。”

“咱们李家,能在三朝立足,靠的不是贪,不是钻营,是“稳’,是“不站队’,这次也一样,稳住,就能活下来。”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京城的每一个角落,把屋顶的瓦都染成了金红色,却暖不了任何人的心。京城的各个角落里,不少官员的府邸,都在忙着清理账目,上交赃银,像赶在暴雨前收衣服。马车一辆接一辆地往户部跑,车牯辘碾得石板路“咕噜”响,车上装的都是沉甸甸的银箱,箱子上贴着封条,写着“某某官员自愿上交赃银”一那是官员们的“罪证”,也是他们的“保命符”。户部尚书韩文站在库房前,看着堆得像小山似的银子,眉头皱着,心里五味杂陈。

才半天功夫,就收了二十四万两白银,还有字画、玉器、田产契书若干,比去年半年的盐税还多。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接下来的几天,还会有更多的官员来交赃一一陛下的雷霆手段,终于起了作用,没人再敢把“文官体面”当免死牌了,没人再敢轻视这位十五岁的新皇了。

而那些被抓的文官,此刻正在诏狱里,承受着锦衣卫的严刑审讯。

“噼啪”的鞭子声、“啊”的惨叫声、“招不招”的喝问声,此起彼伏,隔着厚厚的墙都能听见,却没人敢去求情,没人敢说一句“从轻发落”。

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他们成了最先被舍弃的棋子,身不由己,只能在黑暗的诏狱里,为自己的贪腐和愚蠢,付出代价。

刘健站在府里的高楼上,扶着栏杆,望着紫禁城的方向,身影被夕阳拉得老长,像个孤独的剪影。紫禁城的琉璃瓦在余晖中闪着光,却透着冰冷的威严。

他不知道,这场风暴,什么时候才能过去,不知道内阁能不能保住,不知道大明朝的未来,会走向何方。

他只知道,自己能做的,只有保全家族,静观其变,在这风云变幻的官场中,像走钢丝似的,寻找一丝生存的希望。

而那希望,全在那位年轻的帝王手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