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2章 太不公平了(1 / 2)

钱莱跟着小韩进入实验室。此时,里面的氛围变得奇奇怪怪。

约翰团队的人,上一次舞会上认识了七七八八。每个人见到是她,都露出笑脸,挥手打着招呼。只是本国的研究人员们,除了站在最前面这位花白了头发的瘦高男人外,其他人都面容冷肃,甚至一脸不屑。

“潇,我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冷恒之。他身后的是他的助理小范.. . ..”冷恒之?

这个名字怎么好像在哪里听到过?

钱莱还未来得及回忆,就听见冷恒之的助手小范挑衅地说道:“不知道阁下来自哪个大学?在哪里搞科研啊?竞然能提出解决我们难题的办法?”

“我没有上过大学。”

钱莱语一出口,研究员们齐齐露出惊诧表情。

“你是来捣乱的么?”

“我就说么,看着还不到二十岁吧,竟然敢来两位专家出主意,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了。”“我们这里可是严谨的研究单位。连大学都没上过,你知道什么是基因,什么是排序么?还要来给我们指手画脚。”

“太不自量力了。”

小韩把大家的争议,统统翻译给了约翰。

还没等钱莱反驳,约翰首先不答应了。

“潇的专业能力和理论水平一点不比我们在座的一些人差。

我们不能以学历来看待一个人的知识水平。我的父亲,他从来没有上过所谓的中学、大学。但是并不影响他成为一名科学家。

我希望大家不要以有色眼镜来看待我的朋友。”

冷恒之面上略带笑意,眼中却全是缜密的探寻:“我相信布朗博士的眼光。既然他如此看好你。我也很想听听姑娘你的高见。”

钱莱莞尔一笑,娓娓说道:“我刚刚只是在门外听到了一两句,两位专家好像是在为如何精准测量目标基因表达量的差异存在不同意见。”

两边点头肯定。

“布朗博士提出使用NBlot法,精确度高,能够将不同菌株进行横向纵向全维度精准分析,然而对于我们华国来说,可能受到经费和各种严苛制度的管束,一时半刻无法实现。

而传统的方法,又无法对体量小,低产量的菌株进行精准“称量’。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利用分子生物学中的DNA聚合酶与目标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只专门“复制扩增’我们想要的目标基因。

通过2-3次手工“复制’,将高表达与被放大后的低表达菌株用统一聚合酶的检测方法进行比较?”钱莱将后世的qPCR方法的基础理论降维还原成当下可操作的方法,讲述了一遍。

两位专家听得非常认真,陷入沉思后,又齐齐看向她,等待着结论。

“前段时间,我刚好看到《首都科技月刊》上的一篇文章。是关于内参归一化思想概述。应该可以完美提升精度和可比性。它比传统方法更接近分子本质,显著更可靠。比NBlot更务实、节省资源。”钱莱知道,内参归一化是解决当下难题的最合理且最能够被两边专家组接受的过渡性思想了。“你的意思是,通过归一化计算方式,计算出精准的结果?”

冷恒之的眼眸里划过一抹星芒。

钱莱点头,继续说道:“这样,我们只需要比较菌株的“真实贡献值’的比值就可以了!还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

冷恒之托着下巴,思考良久,转身对仍然一脸茫然的团队组成员吩咐道:“你们去把这姑娘说的《首都科技月刊》有关“内参归一化’的文章找出来,大家抓紧学习一下。”

然后又望向约翰,问道:“布朗博士觉得这姑娘的方法可行吗?”

约翰张开双臂,耸耸肩:“这可能是当下你们能够接受,而我们又能够信服的最好的折中办法了。我说过,这个姑娘不简单的,对吗?冷。”

听到双方的评价,钱莱终于松了一口气。

要知道,想用基础原理讲清楚一个已经存在的科学方法,还要基于他们已知的理论基础,难度堪比论证“我爹是我爹”。

好在,他们两位都是聪明人,对科学研究除了严谨,还很包容。

“姑娘,我很好奇。你没上过大学,这么尖端的理论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竟然还能融会贯通,应用于实践。”

冷恒之脸上终于浮现出了笑意。

“因为我有一位好老师,教会了我如何自学。她说“课堂被动学千日,不及主动探一时’。”“哦?”

冷恒之听到这句话,眉目凝重了一些。

“你这位老师,可还说了下一句?“主动探一时,须赖恒久累岁功’!”

后面半句,钱莱跟冷恒之齐齐念出。研究员们更加面面相觑,不知所以。

“哈哈,原来我这个小师妹信里提到的那个孩子就是你啊?我还在想,怎么这孩子一直没有来找我呢?原来,你是要惊艳全场才可亮相。哈哈哈哈。好孩子。”

怪不得刚刚看到冷恒之的名字,莫名感到熟悉。

原来,他正是老师杨廷华回京前与她提起的那个人。

“廷华跟我说起你时,全是骄傲。今日一见,果然如她所说。”

钱莱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