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食明> 第 42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42 章(1 / 2)

第42章第42章

顾闲来京师后与张居正偶尔针对这些问题交流了几次,便知晓考成法、清丈田亩以及在此基础上推行的"一条鞭法"都是为了缓解大明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以及官僚腐败问题。2

只可惜继任者并没有改革到底的决心,最终许多举措不是被废除就是执行过程中变了味。<1

万历年间有那么多人恨张居正不是没有道理的,他执政期间光是九品以上的官员就罢免了将近两千人,其他没有品阶的差吏更是多不胜数。虽说大家平时口口声声说为国为民,可真要落到自己头上谁能没有怨言?那可是许多人心心念念了一辈子的功名利禄,就这么没了!2更别提还有清丈田亩。

在朝为官的哪个家里没点田产?便是高拱这个儿女全部夭折的,后来也因为族人争产闹到了明面上而被许多人发现他的家产也颇为丰厚。所以说这一桩桩一件件,那可都是得罪人的事。再加上张居正执政后期万历皇帝也成年了,顾闲都不知道张居正要是多活个十年八年,到底有没有机会回老家颐养天年!顾闲为张居正的未来愁了一会,才和张居正聊起路上见到建州女真人入贡的事。

目前辽东一块频繁遭到贼寇骚扰,朝廷希望用目前比较听话的建州女真去牵制周围不安份的家伙,所以每年秋收时期建州女真入贡都会获得一定量的赏赐然而在大明陷入内斗漩涡的同时,建州女真却出了个猛人:努尔哈赤3他把分裂的女真各部统一起来了,以至于女真族在辽东一带形成了一股难以忽视的力量!

顾闲记得有食客曾感慨过这段历史:万历十年,大明王朝失去了张居正,内部斗争愈演愈烈;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建州女真,而后更是征服了其余女真部族,建立了传延了三百年的八旗制度。时也,命也,运也!<2大明走的是下坡路,人家走的是上坡路,可不就让人家在明末列出《七大恨》讨伐大明,趁你病要你命!<1

顾闲算了算,赫然发现距离万历十一年也就十几年了,努尔哈赤估摸着都已经出生了。

他和张居正探讨起来:“要是女真各部联合起来,辽东是不是危险了?”张居正许是听到了什么幼稚的话,语气淡淡地笑道:“朝廷怎么会让他们联合起来。”

朝廷是不喜欢打仗的,对待愿意入贡的部族都会给予赏赐,好叫他们安安分分待在自己的领地上别越境抢掠。

但是图省事不代表朝廷什么都不干,朝廷对各个部族一直秉承着"谁弱就帮谁”的基本原则,尽可能杜绝某个部族坐大的可能性。但凡出现分化他们的机会,朝廷都会欣然掺一脚。朝廷与周围这些部族打了那么多年交道,如果还摸索不出这点儿应对经验,那他们真是白读那么多史书了。

平时该防的防、该敲打的敲打、该扶持的扶持,只要坐镇辽东的人不是庸碌之辈,应当不会出大事。

唯一的问题可能是人治这种东西,你完全不能保证派过去的人不出岔子。比如王世贞他爹,他在抗倭时表现出很不错的军事能力,刚去北边那会当地人都欢欣鼓舞,认为好日子要来了。

结果他赴任却是提出诸如"骑兵有什么好练的?改成步兵秒省几万两军费等等听起来就不太靠谱的建议,以至于北线屡次失利。虽说其中许多提议都是经过朝廷审批才执行的,但你提的建议出了问题,主要责任当然在你。

王怪翻案这事儿之所以能办,一方面是占了个“人死为大”,另一方面则是隆庆皇帝对先皇心有怨怼,凡是嘉靖皇帝御批要杀的人想翻案他都会欣然答应。要不然也不会有徐阶与他商量着拟出来的那份《嘉靖遗诏》了。连前期表现不错的人,换了个岗位都有可能出问题,这是完全没法预料的。说到底,人治想不出问题还是得加强监察。如今的监察制度都流于形式,巡按御史到了地方上先被当地官员宴请个十天十夜,吃喝玩乐一应俱全,好处更是少不了。1招待得好,升官;招待不好,等着去穷乡僻壤吧!这等蠹虫行径,还好意思叫御史!

指望现在这些御史发现问题、上报问题,简直是天方夜谭。张居正非常关心北线军务,毕竞九边重镇哪个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出现外敌兵临城下的耻辱。

早晚得把御史队伍清洗一遍,换一套新的考核办法!只是面对顾闲这么个半大小子,张居正没有说出自己的打算,反倒说道:“你既然对边事有兴趣,那就以此为题写一篇七百字以上的策论吧。"<2张居正没等顾闲反应过来就让人拿来纸笔,提笔给顾闲写了道关于边防的科举模拟题。

边事时务策,那可是科举热门题型,平时不多练几题怎么行?顾闲:?????

好好地聊着天,怎么突然给人出题?

张居正笑了笑,愉快地回书房忙自己的事去了。<1顾闲独自沮丧了一会,麻溜跑去找张敬修他们。见着了几个外甥,顾闲便神神秘秘地跟人家说有好东西要跟他们分享。张敬修兄弟几个还挺期待的,以为顾闲要给他们分什么好吃的。结果才刚围拢过去,就见顾闲从裕涟里掏出张居正写的策论题。<3看到没有?

新鲜出炉的科举策论题!

见者有份,大家一起写吧!

你们也不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