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骘道,“还要在外面待许久,你若是困,可以靠着小憩片刻。”“此时倒是睡不着了,外面好热闹。”
“那便看看热闹也好。“崔骘随她一同看去,“近一年,战事暂罢,城中的摊贩出来不少,可还是不比幼时繁荣。”
她道:“小舅幼时,那我还未出生呢,怪不得我未曾见过那样的繁荣景象。”
崔骘轻声道:“往后会看见的。”
爆竹声一声接一声,鼓乐一曲接着一曲,街道两旁人声鼎沸,欢声笑语,热闹至极。
欢闹声直到都督府前才静一些,数十侍卫守门,护出一块僻静之地,马车停下,崔骘落地,扶着她下车,缓步向挂满红绸的府门里去。跨过门槛,宾客已先至,在两旁恭候,相熟的人三五聚在一起,高兴闲聊,走过一段铺满红毯的大道,崔骘在大堂前的台阶上停步转身,菀黛也跟着转身。
鼓乐爆竹声停,欢声笑语声也停,院中安静下来,齐齐朝堂前看来。崔骘开口:“连年战乱,死伤无数,崔家的长辈亦皆不在人世,今日婚宴,亦无所从先祖的礼制,便以三杯薄酒代之。”韩骁端出三盏酒来。
“这第一盏,敬烈士亡魂,在战场牺牲的将士们,崔家护国戍边而牺牲的英烈们,每一位我都谨记在心中,论功行赏绝不含糊,只是其中有一人,今日特殊,非单独列出不可,便是舍身救征西大将军、菀夫人的生母菀氏。”菀黛侧目看去,心心中不免惊讶。
“当年连城一战,若非菀夫人生母菀氏以命相换,征西大将军恐怕会命丧当场,如今也不能安守焉州,护卫一方平安。这一盏,敬包括菀氏在内的所有为国为家牺牲的将士们。”
崔骘举起酒樽,一饮而尽,放回托盘之中,又举一杯。“第二盏,要敬西北上下所有的将士们,是有你们,西北才能安定,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往后还要依仗诸位,才能使玉阳使西北长治久安。”崔骘举杯向两旁观礼的宾客示意一圈,又是一饮而尽,底下的文臣武将皆是满含热泪,举杯回敬。
“第三盏,也是最后一盏,我要敬府外的百姓,要敬西北的百姓,这些年为支持战事,你们也辛苦了,如今四处战乱仍旧未停,天下仍旧未定,往后还须齐心一致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崔骘高声道,“韩统领,传令下去,靖州边境,开城纳民,凡入我境者,领粥施药分田编户,城中因灾受难的百姓,亦可分田领粥,西北的土地贫瘠,但永远是诸位的家园。”说罢,他最后饮完一盏,倒杯示意。
堂下宾客皆高呼:“都督英明!”
欢呼片刻,崔骘抬手示意停止,将酒杯往回一放,韩骁立即高声唱:“都督有令!开仓赈饥,开城纳民!”
门口的将士听见,随之也呼:“都督有令!开仓赈饥,开城纳民!”玉阳城中的守卫,一个接一个,高声传令,嘹亮的嗓音在城中回荡,所到之处皆是欢呼阵阵,传令一路直到城门,守卫乘着马高呼奔出,往鹿鸣方向快马而去。
都督府中,崔骘又吩咐:“府外开粥,府中设宴,今日尽情热闹,只是要辛苦守城的将士们多加严防。”
领兵的将士抱拳行礼,分别带着士兵们有序退出,驻守各处。侍女们出列,端上瓜果茶水,引着宾客们往厅中席面上去。一时间,院中又热闹起来。崔骘又看韩骁:“你便在此作陪,也时时盯着各处动向,若是有不对之处,立即前来通禀。”
韩骁低眉应下:“是。”
崔骘颔首,牵着菀黛的手,穿过厅堂,从内门进入府中的巷子里,花车已停在此处,跨上马车,缓缓朝着凤梧台的方向去。一路,红绸遍布,红梅绽放,处处装点,喜气洋洋。菀黛几乎要被满目的红勾了心魄,忽然前院高唱:“征西大将军到一-赠九枝连理玉璧一对,九子金钿妆奁一套……
她立即竖起耳朵:“是大姨母来了吗?”
“应该没错。”
“那我们是不是该出去接待?”
“不必,这些流程是早安排好的,为的是防备细作,大姐也都是清楚的,不会因此责怪,安心吧。”
她讷讷点头:“我还以为大姨母会生我的气,不会来了,我今日看了许久,都未瞧见姨母的身影。”
崔骘笑着揽住她的肩:“你又未做错什么,她为何会生你的气呢?她整日也是政务缠身,来晚一些也是意料之中。”“那就好。”
“饿不饿?我已让人去备下饭菜,一会到了,我们先用过膳再说。”菀黛稍稍垂眸,悄悄瞥一眼天色,总是忍不住脸颊发烫。崔骘只垂眸看着她:“发冠重不重?让人卸了再用膳吧,还有这嫁衣,我看也重得很,不如一并脱了,凤梧台中有地炉,不会冷。”这样正经的话,她越听却越面热:“你的衣裳重吗?”“不重,不过,你若是想小舅脱了,小舅可以褪去。”她含羞瞅他一眼。
崔骘勾唇,悄声道:“原本成亲家里的长辈是要给新妇压箱底的,但小舅想着你懂的未必比长辈们少,就未让二姐准备。”“你少胡说!"菀黛撇着嘴揉他的手,“你明明比我懂得多,还偏偏给我扣这样的帽子。”
“若非是收了你那册子,小舅也不能懂得这样多。”“你还说,还说!”
崔骘笑着握住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