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见毕业作品点评的时候,台下的老师们,除了点头就是点头,谁又能说不好?谁敢说不好?
林杨起身整理一下衣服,拿着论文,第一个走上台,台下坐着的,都是导演系的老师和教授,谢非、郑栋天、田状状、谢小晶、候克鸣,可以说,整个内地导演圈子的半壁江山走在坐着。
林杨站在台上,做了个深呼吸,然后开始答辩: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02级导演系的林杨,我的论文题目是《电影工业化与类型片突围》”
看着台下老师们不同的反应,林杨侃侃而谈:
“我个人有幸参加了05年与南加大电影学院的交换生项目,有幸近距离观察好莱坞电影的创作方式、制作模式、拍摄分工和管理体系,可以说,是我这篇论文的启发点。”
“目前,国内的电影产业还不发达,尤其是商业类型片的市场,影院建设落后、票房市场容量小。在影片拍摄过程中,导演中心制的传统,在电影拍摄阶段尤其依赖导演的自身能力,导演的制作能力决定了影片的质量;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华夏的电影市场必将繁荣,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去解决商业影片的产量不足、优秀人才的断层和优秀类型片的生产?”
说道这里,林杨又观察了一下台下老师的反应,部分老教授明显有些面色不虞。
“电影的创作工业化,指的是电影制作中的标准化流程、分工协作、技术标准化、资本驱动、市场导向,不必追求导演的全能化。”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国内的很多导演,讲故事都讲不清楚,整个影片的剧情支离破碎,在标准化流程下,则会大幅度降低此类风险,例如好莱坞采用的“三幕剧结构”“节拍表”等工业化叙事模板!”
“在工业化的流程下,根据市场反馈和观众喜好,来创作类型片,科幻、悬疑、爱情、青春类等影片,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任何一类的影片都有其市场受众。”
......
林杨站在台上意气风发的指点江山,部分思想开明的老师还好,一些思想保守的老教授,脸色严肃,看林杨的目光也从最初上台时的欣赏,逐渐转为怀疑,明明文艺片拍的挺好的,还拿了金熊,怎么论文都是讲商业片的?不务正业,不务正业啊。
“各位老师,我的论文叙述完毕”林杨鞠了一躬,站在讲台上,等候台下老师的提问。
一位面色不虞的老教授率先开口:“林杨同学,按照你文中所说,大家都要去拍商业片,电影市场不需要文艺片了?”
看着有些怒气的老教授,林杨也是处变不惊:“老师,我所说的是市场观众的选择,并不是市场不需要文艺片,也有观众喜欢文艺片的”
那个老教授还要说话,被田状状打断:“这里我们讨论的是论文,而不是电影市场,还是针对论文讨论吧!”
被田状状的话定了调子,众多的老教授只好作罢,没有继续针对商业片、文艺片的问题发难。
几个老师分别提了几个问题,林杨依次回答,而最后,大家都看向了田状状这位系主任。
“林杨,论文中谈论到关于电影工业化,但你有没有考虑一点,部分类型片在创作过程中,更需要重工业的支持,没有重工业的支持,如何来实现类型片突围呢?”田状状没理会身边的目光,而是看着台上的林杨提问道。
“老师,我也想到过这个问题,但我觉得这属于电影工业化的升级问题,电影工业化,说的是体系化的管理流程,强调分工和效率,拿我自己举例,我目前拍摄的电影,拍摄周期都没有超过两个月,就是在电影拍摄过程中,注意分工和协作;
而电影重工业,则是制作能力和技术能力,比如类型片中的科幻题材,就需要重工业的支持。
我的想法是先通过类型片繁荣市场,市场大了,才有重工业电影的生存空间,有了生存空间,才能发展重工业电影,从而带动电影重工业的发展!”
田状状点点头,没再说什么。
林杨回答后,田状状见其他老师没有异议了,便宣布论文通过,林杨走下了讲台。
林杨回到座位,看着台上答辩的同学,不禁陷入回忆,四年的时间,在这里终止,就这样匆匆而过,好似一场梦。
而新的征程,等待着林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