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都市言情>从小工厂主到资本大鳄> 第135章 目标和记黄埔(3/5)(求订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5章 目标和记黄埔(3/5)(求订阅)(1 / 2)

历山大厦。

第31层。

董事长办公室。

门口外敲门声响起,贝丝开门,发现是麦理思先生。

麦理思在九龙仓总部会议室开完新闻发布会,尽管还是有很多记者想采访他,麦理思拒绝了那些记者的采访。

在和董家父子三人,陈松青父女等人握手后,麦理思也就过来向程功汇报。

“老板,新闻发布会结束了。”

“贝丝,你去把志明,培忠叫来。”

贝丝去叫詹培忠,曹志明过来。

等两人进来后。

办公室门关上。

“麦理思,培忠,志明,九龙仓和青洲坭分红,还有九龙仓抛售旗下的大船,都是在我们的计划当中,如今,我们的目标也就是吞掉和记黄埔。”

现在和记国际董事局已经同意韦理提出的和记国际和和记黄埔合并适宜,在下个月三号就正式以和记黄埔取代这两家上市公司作为唯一主体上市公司。

受益于汇沣是和记国际第一大股东,即使其他资本知道和记黄埔的价值,也知道现在和记黄埔市值还是很低。

但是,并没有资本敢出手狙击或者偷袭和记国际和九龙仓,自然是害怕汇沣。

在香江,甚至全球来说,汇沣就是香江的财神爷,香江大部分市民的存款都存在汇沣的账户里面。正是这种情况下,没有人敢狙击和记国际和黄埔船坞。偏偏让外界都没想到的是,程功在狙击九龙仓的时候,已经提前看上了和记黄埔。

“培忠,志明,拿到九龙仓和青洲英坭的分红,立刻悄悄继续买入和记黄埔的股份。”

合并后的和记黄埔的市值还是很低的,可能市值也就是九龙仓暴涨后的三分之一左右。

按照九龙仓的市值在24亿港币来算,和记黄埔的市值仅有15亿港币。

不但如此,股价也是很低,只有5.85港币每股左右。

程功,麦理思,詹培忠,曹志明商量完,他们接下来的目的就是香江第二大洋行。

和记黄埔。

太子大厦。

第24层楼。

董事长办公室。

包裕刚像往常那样在办公室处理一些文件。

办公室大门直接被拧开,只见吴光政急匆匆走了进来。

“爸爸,九龙仓那边把九龙仓航运的大船和超级油轮差不多全部都卖给了董家的东方海外。”周五晚的时候。

当时包裕刚确实打了电话给麦理思,在得知那批二手旧船,也要新船的八成到九成的价格。包裕刚当时也就放弃了。

主要还是觉得太贵,另外一方面,他还是担忧那件事。

包裕刚抬头看了这个二女婿一眼。

“爸爸,董家的航运集团载重量直接暴涨到900万吨,离突破1000万吨,仅仅差100万吨,不如此,董浩耘面对那些记者,直接说他才是真正的香江甚至全球最大的船王。”

为什么董浩耘会是那样说?

包家现在载重量还是在1400万吨,远比现在刚刚吞掉九龙仓航运大船的董家还要多出500万吨的载重量。那些记者听到董家的解释后恍然大悟。

原来汇沣拥有包家环球航运集团的一半股份,这样算下来,包家真正拥有的也就是700万吨载重量。这样一比,那董家还要比包家多出了两百万吨的载重量。

吴光政从那些记者朋友当中得知这个消息,当即气得要命。

“爸爸,董家不把你和包家放在眼里。”

包裕刚听到吴光政那样说。

“那只是小孩子的算法,董家离我们还差远了。”

对于董浩耘的算法,包裕刚当然不会当回事。

此次董家居然高价抢购那批九龙仓的大船,载重量瞬间暴涨,确实是让他惊讶起来。

在香江的航运业来说,董家和包家私下也算是斗了很长时间。

不过,董家主要经营模式是自营。

包家的经营模式是租给第三方船队经营。

双方经营模式完全不一样,在包裕刚看来,没有什么好斗的。

而且,他也没有把董家放在眼里。

“爸爸,那太可惜了。”

包裕刚不解释。

看到吴光政离开。

包裕刚放下手中的笔,站起来,目光看向窗外。

其实,他现在看不懂那位程先生的做法。

香江北角。

长茫中心大厦。

长茫实业集团董事长办公室。

李加成也在自己办公室办公。

这一周,周六和周日,尽管莊月明提前邀请沈弼夫妇打网球,并没有得到沈弼夫妇的回应。不得已,李加成夫妇只能又郁闷过了一周。

至于那位程先生上周刚刚入主九龙仓,并且让麦理思出任九龙仓集团总经理,立刻开始对九龙仓大刀阔斧的改革。

除了自己看中的人才麦理思替程先生做事,让李加成郁闷了很长时间。对于程先生和麦理思大刀阔斧对九龙仓的做法,有两点,他还是清楚的。

第一,那就是分红。

分红也就意味着九龙仓,青洲英坭积累多年的盈利,将以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