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诸葛孔孟(3 / 4)

说到这,程阳嘴角露出一个充满嘲讽的笑,他虽忍不出这人是不是扒手,但想要从他身上偷东西?要不是他醒得快,估计那人已经被一枪爆头了。完全不知道还有这回事,总之林岚心情足够复杂。这船虽然载客,但也并不是纯客船,船舱内和甲板上都有货物,上头盖着油布,林岚有次闲逛凑过去看了看,发现油布上沾染了一条条黑灰,确定了这船的货物是煤炭。

正因为确定是煤炭,所以同样验证了她对沈凌的猜测。他们抵达琅琊郡后船只在港口停了一个时辰左右,换了文书就又出发了。目的地是皋虞。

皋虞之地西临墨水,北依群山,显然是个不错的地儿。算是易守难攻,且因为各方面不算出彩,很难收到战乱的波及。抵达皋虞时,已过了六日。

船只收了帆,缓缓靠岸,水波荡漾,震荡的叫人有点晕。此时过响午,阳光落在头顶偏一点的位置。是秋日,有些热,但也没那么热,风一吹还甚是凉快。岸边聚着一群早已等候卸货伙夫。

船只卸货后,还需要采买别的货物装船卖到灵寿,灵寿再装东西,空船是不可能空船,这沿途买卖利润高的很。

所以即便是被耽搁行程,也没人敢说什么。人家敢不带你上船,你敢直接不坐船吗?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所以船上的人需要在这呆一晚上,翌日下午才出发。“要下船吗?”

好几日都被困在船上,一看能下去,已经被困得快发疯的林岚自然不想继续呆着。

和她一样的还有沈直,小孩子心性的沈直在病好后活泼了不少,不止和程阳混熟了就连林岚也跟他混成了"忘年交”。“叔父、我也可以下去吗?"沈直满眼期待的注视身后之人。原本并不想叫他见风,免得又落了病,但见他这满眼期待的模样,沈凌叹气,伸手搭在他的脑袋上,“带斗篷吧。”“好!“"欢喜雀跃的声音响起。

沈凌一松口,一行三人半跟着其他人一起下了船。这边距离城中闹区还有点路,闲来无事,林岚为了省钱准备走去。为防止沈凌再说自己病弱,抱孩子的重任就交给了程阳,毕竞他一看就是个武者,对比文人身体素质那是好不少。

皋虞之地比起柴桑要繁华的多。

说起来这地方有一半是赵国的地盘,比起头顶上的官家是谁,百姓大概更关心今日粮价几何。

慢悠悠的走了差不多两刻,终于走到集市。大概就跟农村大集差不多,三人找了个小摊子,卖的是汤饼,名字虽然叫汤饼,但其实是类似于馄饨的东西,和饼一点关系都没。“此物以前叫馄饨,不过秦中宗觉得不好听,改做猾础,后来不知如何变化,又成了汤饼。"沈凌见到飘在碗中一个个鼓起的馄饨,开始讲起来这玩意的历史。

林岚和程阳听闻,差点喷了。

首先秦中宗这个庙号就很离谱,真就是闻所未闻,可想而知那位、也可能是好几位前辈在秦朝那可真是努力干活,干的真叫一个惊心动魄,乱七八糟。沈凌见状,瞧见这两人面色古怪,问了句:“莫不是不好吃?”这汤色鲜亮,肉虽少,但看着不错,上头还飘着不少绿叶,瞧着应当不难吃。

“不不不,挺好吃的。“林岚语气复杂,她总不能说自己是听到秦中宗三个字喷的吧?

虽然秦朝覆灭,但随后建立起的诸侯国,都是自称秦朝正统,对秦朝历代皇帝还是相当尊敬,最起码表面上是这样。不似清朝,一点不让提及前朝。

叫了四碗汤饼,后面不够,程阳又加了两碗,连沈凌都难得好胃口连吃两碗。

吃饱喝足,几人付了钱准备到处走走。

林岚倒是好奇这地方到底如何,想要了解一个地方,就得多走走。闲来无事,到处逛逛。

“先去书肆看看?"林岚提议道。

此话一出,沈凌满脸认同:“恰好我得给直儿开蒙。”“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吗?"程阳好奇问道。“《仓颉篇》《急就篇》《算术九张》为主,《三字经》《千字文》之流沈凌委婉道:“过于浅白,一二岁时便得会背诵。”““好家伙,果然哪个朝代都卷孩子啊。

程阳选择闭嘴。

书斋这地方倒是有,在东边的街市,正正经经的商铺。沈凌和林岚跨入屋内,迎面便感受到一阵凉意。两人要看的东西不一样,自然没在一起,程阳抱着沈直在门口闲逛,书店有什么好看的,他才没兴趣。

这里的书斋要更大一些,但是价格也更贵,一本书买断的价格得一两,贵得离谱。

林岚可惜不已,谁叫程阳没带够钱。

最后只能看看,倒是沈凌买了一本书,豪迈的递上一个小银元宝。这个世界的钱币没有碎银一说,要不就是一两银元、三两银元、一银币、一铜币、反正没碎钱,很好的规避了银钱裁剪导致的损耗。收好书,沈凌见林岚两手空空也没说什么,冲着对方微微一笑。绕了一圈回来的程阳一脸惊讶:“这地方竞然还有乡学?”他刚刚瞧见有好几个孩子在里面念书。

沈凌疑惑:“难道重旭没见过乡学吗?”

“阿……我俩都是在山里,我们那都是大山,不同师门。“强行胡说八道,虽然这话一听就不合理,但林岚也没辙。

总不能说他们穿越的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