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命于天………”
“受命于天………”
饶是老朱这样当了几十年的帝王,听到这四个字,都仿佛是有一种魔力一般,让他的心中,生出那种唯我独尊的豪情。
任何一个华夏的男儿,都无法拒绝“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吧……
曹四石三人被朱祁铄怼得哑口无言,他们哪有什么文化,之前的话,不过是白莲教的人教他们的。他们只知道,同乡的朱元璋从一个乞丐成为了高高在上的皇帝,享尽荣华富贵,于是在白莲教的蛊惑下,他们也认为,他们也可以和朱元璋一样,从一个平民成为皇帝。
朱祁铄不打算再和这两个跳梁小丑理论,“拖下去,凌迟吧。”
朱祁铄觉得他的高祖父朱元璋有时候还是太仁慈,对付这种想用神权统治华夏大地的人,就应该有一个杀一个,和他们理论,没什么用。
历朝历代,虽然都是宣传君权神授,但本质都是皇权高于神权,体现的是华夏的人本主义。而这种祸乱天下的邪教,则是神本主义,带给天下的,将是灾难,大明的旁边就有天竺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那里的人毫无进取、反抗的精神,认为自己天生就应该被高等种姓奴役。
朱祁铄决不允许,大明变成那个样子。
侍卫们听着朱祁铄的命令,早就看不惯这几个逆贼的他们,立马架着他们出大殿。
“等等。”
朱祁铄喊道。
“先养着,别他们死了,带去凤阳再凌迟。”
“孤,倒要看看凤阳被那群狗官和白莲教祸害成了什么样子。”
说完后,朱祁铄收下刚刚的凶狠,笑着对朱元璋反问道:
“高祖父?”
有些儿孙像是在年迈的老人面前,让老人欢心的那种味道了。
朱元璋和朱棣还没有从刚刚那牙尖嘴利的说辞中脱离出来。
平常朱祁铄不怎么喜欢说话,他们还以为祁铄善于做事,欠于言辞,今日一见,这言辞,比朝廷那些言官还要利索啊。
还有这凌迟的手段,怎么感觉从他的口中说出来,是如此的轻描淡写……
“啊?”朱元璋刚刚脱离愣神,还没反应过来朱祁铄说了什么。
朱祁铄无奈,只好再重复一遍:
“高祖父,我请求去凤阳彻查贪官和白莲教。”
朱祁铄刚刚经历刺杀,朱元璋出于安全考虑,打算直接拒绝。
“高祖父,我不能成为一辈子温室里的花朵,那天幕上的我,毕竟是经过时间磨炼的…”
这一番话,打动了朱元璋,他很怕太过于保护朱祁铄,把朱祁铄养废了。
“嗯……你让咱想想……”
朱元璋陷入沉思。
凤阳的情况,恐怕是官逼民反了,确实得派一个得力的人去处置。
白莲教,咱以前是“剿抚并用”,听了祁铄的话,也时候改变一下策略了。
“来人啊,把凉国公喊来。”
朱元璋靠在大椅上,心中下定了决心后,松了口气。
朱祁铄一脸疑惑,不知道他去凤阳办个事,要把蓝玉喊过来干嘛。
很快,他就知道了一
“蓝玉,此次你领兵十万,务必要保护明王的安危,若他有半根毛发掉落,你就在凤阳自裁吧!”朱祁铄:Z(-°A°;),
不是老朱,没必要吧,我就扫黑除恶,你这是要把整个凤阳平了啊。
“臣,领命!”蓝玉接旨,并显得十分兴奋。
这说明,陛下认可他当明王的辅佐之臣了,他的脑袋,可以保住了!
凤阳,哼……
“不是,高祖父,这是否……兴师动众了些……”
朱祁铄还想劝阻一二。
朱棣不乐意了。
“老头子,凭什么只派十万大军,若是祁铄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要我说,本王也领十万大军,把整个凤阳给围了!”
朱元璋指了指自己屁股下座位:
“你来……你来……你来坐咱这个位置,你来发号施……”
朱棣一个老爷们,听到这话,露出委屈的表情,抬头想说什么又低下头,“哼。”
“一点都不心疼祁铄。”
朱祁铄是被这两老爷们弄得一头黑线,连忙找个理由离开,朱棣突然想到了什么,也想悄悄跟着离开。“老四啊……咱这里,还有五百八十二份折子没批完啊………”
“爹知道的,你最孝顺,毕竟是给爹续了四年阳寿的好儿子……”
朱棣从偷偷走变成了跑……
几日后,那一批被蓝玉带着征战过,身上满是杀伐气的大明将士,跟随着朱祁铄来到了凤阳的周边,旌旗遮天蔽日,好不威风。
朱祁铄骑着一匹威风凛凛的白马,和蓝玉来到凤阳附近的一处高坡,俯瞰大明的锦绣山河。此情此景,他感慨道:
“这样美丽的河山,谁不想好好保护呢?”
“殿下志向远大,臣不能及也。”蓝玉拍马屁道。
远远地望向凤阳,朱祁铄突然想到,以大明现在的水平,知道原理的话,应该是可以造出望远镜的。此事,回去后就要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