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已,其实没什么值得好奇的。”
从包里拿出来的,是她参加苏州马拉松比赛的完赛奖牌。
一些学生在她的朋友圈看到了图,喜欢今年苏马的奖牌设计,非要亲眼看看。
“但你的名次真的很靠前啊,跟国二运动员的水平差不多。”
几位学生走到讲台旁,端详着何若镜的那块奖牌。
这块奖牌通体金色,有三层,灵感显然来自苏州园林,第一层是“蘇”字的立体浮雕,第二层花窗,第三层为白墙黛瓦、曲径回廊的姑苏美景。
秦泽只听到面前的几个学生在叽叽喳喳,奖牌则是被人堵得严严实实,什么都没看到。
但也确实托学生们的福,由此探知到了何若镜生活中的另一面。
原来醉心学术的她,会爱跑马拉松,而且能跑出成绩。
她不是完全的书斋式学者,也会热衷在万人奔跑的赛道上挥汗如雨。
课间短暂。
不久后,她又回归课堂,讲起孟子的“浩然之气”。[1]
义行的积累,道德的提升,养成人与宇宙融为一体,天地间“大我”的“浩然之气”。
“在行义中明道,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也是这种长期坚持的不易,让孟子提出的‘浩然正气’,成为千百年来古代文人高度推崇而又难以企及的精神境界。”
“当然了,在座的所有人,包括我,恐怕同样不能说自己有‘浩然之气’。但道理相通,无论是追求‘浩然之气’,还是做学问,或者具体到《中国哲学史》这门课,坚持的恒心是最重要的。”
说着,她在黑板上写下一句话:
“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2]
同样是孟子的话,何若镜最后做了总结:“做任何事,以目标为导向,只管一路向前,直至抵达终点。"
凡事有始亦有终。
学术路像一场马拉松,何若镜从不知道这场特别的马拉松究竟有多远,但享受在路上的感觉,更相信自己能跑完全程。
这种信念,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种下的呢?
……
直到下课时,何若镜才想起,她叫秦泽来听的“至人”,因为进度问题,今天根本没讲到。
她多少怀着几分歉意,但秦泽本人却很是洒脱:
“没关系,听什么都好,只要是你讲的。”
她发现秦泽同她说话时,总喜欢直勾勾望着她的眼睛。
而他的眼眸干净到像小狗,纯粹、热切,甚至于笨拙的认真,是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专一,虔诚如信徒,又像笔直坠入海底的沉船那般义无反顾。
好像两人什么都没说,秦泽就默认帮她拿起包。
他们沿走廊往前,秦泽接着方才的话道:“下节课会讲到吗?或者……何教授单独给我补补课?”
男人俨然一副好学模样,让何若镜无法拒绝,她只有含糊地答允了:“嗯。”
漫无目的的无根草,只愿朝着她的方向飘。
秦泽跟在何若镜身侧,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像是春日不恼人的风。
“还有件事。”男人再度开口,望着她时,语气有些央告意味,“何教授,让我看看你的马拉松奖牌呗,刚才什么都没看到。”
何若镜一怔,没想到他会对一块奖牌感兴趣。
但既然提起,她也没什么可扭捏的,直接从他提着的包里拿出。
秦泽接住沉甸甸的奖牌,在掌心握了握,随后又摊开手掌,认真研究起奖牌的三层构造。
“让我想起一句话。”秦泽低头若有所思。
何若镜的目光也随之望过去,突然生出好奇:“什么?”
秦泽手指翻折着奖牌,抬了抬眉,诙谐道:“三折叠,怎么折都有面。”
何若镜闻言,不禁笑了。
“其实华为手机确实是奖牌的设计灵感来源之一。”她习惯性地考据道,“可惜实物可能没达到设计想要的效果。就像蘇字背面设计的福印章,感觉也一般。”
聊起马拉松,她愈发健谈,又道:“我更喜欢扬州马拉松的奖牌,背面的滚轴可以盖出鉴真远行的图印,图案很清楚。”
而秦泽将奖牌看完,小心奉还给她,突然问起:“你为什么喜欢跑马拉松呢?”
引向私人的话题,他原不指望何若镜一定会回答。
何若镜却看向他,答得不假思索:
“因为我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