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实现闪电占领巴黎的目标。一场速战速决的战争,演变成了消耗战、阵地战。士兵们最初的热情褪去了。
第一个月,士兵们还能保持乐观。他们相信战争很快会结束,相信自己会成为胜利者,相信圣诞节前能回家。
红发大个子麦克劳德每晚都会讲笑话,让战壕里充满笑声。他有无数关于德国人的笑话,每一个都能逗得大家前仰后合。“记得我说过要去巴黎狂欢三天三夜吗?我后悔了,现在我只想睡上三天三夜。"他说。
大家笑了。疲惫的笑。
第二个月,笑声渐渐稀少。恐惧和绝望如影随形。每天都有人死去,被炮弹炸成碎片,被机枪打成筛子,被毒.气窒息而亡。他们的名字被记在一个本子上,然后被遗忘。
麦克劳德在一次夜间巡逻中踩到了地雷。他的下半身被炸飞,却没有立即死去。他躺在无人地带,整整哭喊了三个小时,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没人能去救他,去救他的人,只会增加一具尸体。<2〕茧一眠记得麦克劳德的眼睛一一蓝色的,像夏日的天空。现在那片天空永远暗下来了。
第三个月,幸存的士兵变得麻木。他们像机器一样执行命令,像行尸走肉般生活。有人开始自伤,故意制造轻伤,以便离开前线。有人夜里哭泣,白天沉默。有人写信,尽管知道那些信可能永远寄不出去。年轻的布朗低声说,他的脸因长期不见阳光而苍白,“这不是我想象的战争。我以为我们会冲锋,会英勇作战,会像英雄一样死去。但我看起来只是在这里等死。”
茧一眠不知如何回应。他没有战斗意愿,能做的只有尽力保护这帮和他同龄的年轻人。
然而,在这残酷的屠宰场,活下来全凭运气。从伦敦出发时,骑兵连三百人余,现在,只剩下二十二人。其中十一人重伤,七人轻伤,只有四人完好无损。
法国核心力量开始凝聚,旧政府垮台,投降派被清除。愤怒的民众冲上街头,高喊着"剿灭叛徒″的口号。
新领导人迅速上任,与巴黎公社达成合作。雨果亲自为新政府起草宣言一-“法兰西不会死,法兰西永远不会死,我们将战斗到最后一刻。”整个法国的中坚力量终于拧成一根绳。
新战线迅速建立,防御工事日夜修筑,武器工厂不分昼夜生产,妇女走上工作岗位,儿童参与后勤。一个国家,全民皆兵。<2德国占领区的土地尚未收回。但英国已被彻底赶出法国领土。从布雷斯特到敦刻尔克,没有一寸土地容纳敌人的脚步。英国议会慌了,会议室内乱作一团,充斥着争吵声、指责声、恐惧的低语。首相面色铁青:“怎么会这样?法国人不是应该投降的吗?"<1现实远比预期残酷。三方战争已成定局。一方的弱势意味着被其他两方吞噬,没人能独善其身。
这像是餐桌上的诡异童话。被吃的猪头突然拿起叉子,转向用餐者。原本只是想分一杯羹的大人物们完全没想到会引火烧身。决策失误。判断失误。情报失误。一切皆错。战略紧急改变。
首相咬牙切齿:“如果法国敢把我们拉下桌子,那我们就要使出最大程度的反击!"<2
英国派出大部分军队直冲冲打入法国。毫无保留,倾巢而出。战线再次推进,短短半个月,突破五十公里。但他们犯了致命错误,因为战争区域不在本土,英国疏于自己防御。12月10日,英格兰的天空难得没有阴雨。德国撕毁条约,空军突袭英格兰南部,上百架轰炸机从云层中俯冲而下,如同黑色的死亡之翼。
防空警报响起时,为时已晚,炸弹如雨点般落下,火光冲天。伦敦码头区被夷为平地,朴茨茅斯港口设施全毁,南安普顿市中心变成废墟。民众在废墟中奔逃。到处是哭喊声,救援声,痛苦的呻吟。英国伤亡惨重,经济重创,本土完全暴露,如同被剥光衣服的老人,瑟瑟发抖。
次年三月,局势完全失控。
三国你打我我打你。英国陷入两线作战,前有法国,后有德国,腹背受敌。德国趁机扩大战果。坦克师团长驱直入,装甲部队势如破竹。海军封锁英吉利海峡。空军日夜轰炸英国本土。
法国则趁势收复失地,一寸土地一寸血,刻骨铭心。此时的欧洲大陆如同一锅沸腾的热粥,谁也无法独善其身。英国经济重创后的第一反应是吸干周围盟友的血,立刻加收爱尔兰关税,提高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赋税,冻结盟国在英资产。德国那边也不好过,为了减少损失,他们引入了不少同盟国部队。匈牙利、罗马尼亚、芬兰,这些国家的士兵被推到前线。或成为炮灰、或成为盾牌、或成为消耗品。德国将军在后方指挥,同盟国士兵在前方死亡。法国男人不足。战争如同绞肉机,吞噬着一代年轻人。再这么打下去,他们这一带之后的人口就没了,种子没了,未来就没了。1他们紧急调动部队,殖民地士兵涌入欧洲战场,成为法国反击的新力量。一切为了生存,为了尊严,为了未来。<2茧一眠带着队解散后,他又被编入其他部队当领导。钟塔侍从那边发现他在大规模战斗中做出的成效不足,于是安排他回国进行转岗,准备把他派去执行间谍和刺杀任务。时隔一年,茧一眠又将踏上英国的土地。
他又长高了些,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