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重点不同,A方案主攻正面突破,B方案以火力牵制结合装甲迂回,C方案强调电子战与假情报干扰,先把技术性问题说明白,政治层面我们另议。”军区参谋长率先开口道:“蓝军旅电磁侦察能力强,尤其在频谱管理和快速链路切换上有成熟的SOP,钢拳团在情报传输安全上必须做加固,建议派出专线中继和双向加密,防止被蓝军窃取作战节奏。”“朱日和开放区域广,补给线暴露点多,钢拳团虽是旅编制,但罗列的运输力量不足以保证高强度消耗,建议预置弹药仓点并增加野战抢修组与移动燃料车。”
“我们获得了蓝军旅近两次演训的无人机航迹图,发现其无人侦察多沿既定航线飞行,侧翼留空漏洞较多,若能在演训前期投放低空反制无人机并利用地形屏蔽,能有效降低蓝军的情报完整性。”“我们要的是能打赢的方案,而不是纸上空谈。”米云龙的语气非常直接,蓝军旅展现出来的战斗力给他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第一蓝军旅的弱点,我们都知道,战术模板化,打法成了规章制度,可崩了门牙也就是咬不开。”
米云龙的目光依次扫过与会的军官,“怎么咬?”
会议室安静下来,这个问题不好解决。
米云龙扭头看向电子大屏,那块标注着“蓝军既定航线”、“无人机掠影”、“频谱占用”的图层仍在跳动。
他没有马上给出结论,只是把手肘搭在桌沿,低声说道:
“同志们,咱们已经把蓝军的优点和模板摸清楚了,标准化、可预测、情报链条完整。”
“钢拳团要咬开它,不能再跟蓝军旅打一样的仗,正面硬碰只会被他们的模版化战术碾压,现在请大家把问题缩成一句话,我们怎样在保持合成营战斗力的前提下,让蓝军旅的情报完整性和节奏被打断?”参谋们沉默了两秒,随后轮流抛出意见。
军区参谋长又率先开口道:
“情报链的完整性要被割裂。”
“节奏与指挥链的同步必须被扰乱。”
“物理与心理的“虚实’要结合,用假目标牵引火力与机动。”
“具体到操作层面,情报割裂从两个方向做。”
“一是电子对抗与反无人侦察的结合,派遣专门电子侦测小组对其频段进行侦听,布设移动化干扰器,形成时断时续的链路干扰,同步在关键地段投放低空迷彩和反无人陷阱,逼迫其改航线或降高度,从而露出侧翼漏洞。”
“二是情报误导,用有限的假情报和假通信链路诱导其情报中枢做出调整,而这些假情报需由我们可信的中继节点发出,保证对方认为信息真实。”
军区副参谋长道:“电子战要和地面诱敌完美联动,不能独立运作。”
“我们要在蓝军常用侦察航路和侧翼空档布置假目标群,这些假目标包括伪装车队、声学诱饵等在被侦察后能立刻诱发蓝军的小编组迂回,从而拉长其战术纵深,制造被动暴露。”
“在机动上,我们要避免大队整编的连续线性推进,把主攻分解成多个小的冲击点和快速纵深穿插,利用夜间、遮蔽地形和突击窗口实施短促但致命的打击,蓝军习惯按模板同步火力与无人机侦察,如果我们的火力节奏断续且空间上分散,他们的标准化反应就会失效。”
一个小时后,议论结束,米云龙把几种建议合并成条理清晰的方案,他语气又低又硬道:“我概括成三套联动动作。”
“一是断链与迷雾,电子战十反无人+情报诱导。”
“二是刺破节奏,小编组机动十多点突击+夜战窗口。”
“三是稳住血脉,弹药燃料预置+移动补给+抢修编组。”
”这三套动作必须同时执行,互为掩护、互为触发条件,才能把蓝军的模板化打法拉入我们设定的混沌里。”
政委赵刚看了看米云龙,补充了一条科技层面的细节,“信息安全层面要加密、分级传输,并准备手工备份指挥链。”
“蓝军擅长电磁侦察和链路切换,我们在关键节点预置“物理回路’与低技术备份,这样一旦他们施压,指挥所仍能保持脉动,别忘了,信息的“可用性’比“完备性’更重要。”
军区面带思索地点头道:“这一次,我们不靠大炮轰开蓝军旅的阵地,也不靠一次性决胜,我们要用“多点刺击、信息迷雾、物理拖延’把他们既定节奏和战术阵型模板撕裂,逼他们进入应变链路,他们在哪个节点犹豫,我们就在哪儿打穿。”
“老生常谈,军事演训,可操作性要放第一,保全部队要放第一,官兵的人身安全要放第一。”米云龙命令道:“作战会议的内容整理成文件,及时发给钢拳团。”
“是!”负责记录的中校参谋立正敬礼。
东南军区,A集团军,钢拳团。
一架直-8安全降落在停机坪,机舱门打开,李战背着军囊走出直升机,迎接他的是常诚。李战与直升机机长互相敬礼后,直-8升空远去。
李战迎面走向常城,立正敬礼道:“科长。”
“还没吃晚饭吧?”常诚回了个军礼,他见李战点头回应,旋即别有深意一笑道:“一营炊事排已经给你备好餐。”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