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果然是个很厉害的作家。这篇小说的语言虽然十分简洁,但是表达的东西却一点都不少……而且我感觉,他还留了很大的空间,让我们自己去品味。”
杨翊笑着点头,“这就是海明威的魅力,他的小说简朴而含蓄,对于所要表达的情感,他都是交给读者自己去品读。他曾经提出一个冰山理论,能很好地解释他的这种写作风格。”
“冰山理论?”陈凯歌第一次听到这个理论。
冰山他当然知道,但是冰山理论是什么?
“海明威用冰山来形容写作,说创作要像海上的冰山一样,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其余的部分藏在水下。”杨翊笑着解释道。
陈凯歌连连点头,“真有这种感觉,很奇妙,余味很足。”
“看来你很喜欢这部小说。”
“我不仅喜欢这部小说,杨老师你翻译的这些小说我都喜欢,我发现西方的这些小说家,写得都特别好。”陈凯歌感慨道。
杨翊笑道,“你有这种感觉,是因为只有好的小说才能传过来。不好的作品,我也没有必要去翻译。”
“杨老师这么说也有道理。”
“当然了,国内小说这些年步子是慢了些。”
陈凯歌笑了笑,他觉得杨老师说话真含蓄,国内这些年可不是慢不慢的问题,是压根就没什么发展,甚至有些地方是倒退的。
“杨老师,请你一定要多翻译一些国外的好作品,这样才利于国内文学界的发展。”
“放心,我就干这个活的。”杨翊笑了笑,又问道,“这个点了,你要不要在我这里吃点?中午还剩了点饭菜,我给你热热。”
陈凯歌摇头,“我还是回去吧。”
“那我就不留你了。”
陈凯歌站起身来,将稿子放在桌上,准备告辞,但是看着稿子,他又实在是不舍。
过了好一会儿,他挠了挠脑袋,问杨翊,“杨老师,我能把这个稿子带回去抄一份么?”
杨翊点点头,“抄是可以,不过这两天你要给我。”
陈凯歌立马保证道,“放心,今天晚上不送来,明天早上我也一准送过来。”
“那就没问题。”
陈凯歌喜笑颜开地把稿子重新拿在手上,“多谢杨老师,我先回去了。”
“嗯,不送了。”
……
晚上八点钟,陈凯歌把《老人与海》的稿子给送了回来。
小说四万多字,这么短的时间陈凯歌一个人肯定抄不下来,他应该是跟上次一样,找人一起抄的。
至于他找的谁帮忙,杨翊也没有问,反正他自己的手稿是完完整整回来了。
第二天早上,杨翊特意起了个大早,七点零几分都到了资料室。
秦文海已经到了,他看到杨翊,颇为惊讶,“杨老师你今天怎么来这么早?”
虽然杨翊自从来资料室之后,没有迟到过一次,但是基本上每次都踩着点到,所以这么早看到杨翊,秦文海挺意外的。
杨翊笑了笑,开门见山道,“秦主任,其实我这周想请两天假,所以想着这几天把时间给补上。”
秦文海笑着摆摆手,“不用,就两天假而已,你直接休吧,哪两天?”
“这周五跟周六。”
“行,我知道了。”
杨翊没想到秦文海这么爽快,他倒有点懵了,“不用请假条么?”
“就两天假,要什么请假条?”
“多谢秦主任。”
“不用谢,好好工作吧。”
杨翊点点头,坐到自己工位上,开始工作。
他一边工作一边感慨,秦主任真是打工人梦寐以求的领导啊,批假这么爽快,甚至不问他请假要去干什么。
其实杨翊请假也是做了思想斗争的,陈凯歌给了他三天的票,但是他只有一天休息,另外两天想去的话就要请假。
但是资料室最近工作并不轻松,他这个时候请假,领导未必会开心。
后来斗争良久,他还是决定请两天假专门去参加活动,因为这个机会实在是太难得了。至于工作,加加班,弥补一下好了。
……
虽然秦文海让杨翊不要补工时,不过杨翊还是自觉地在下班之后留了一会儿,并且把一些工作带回了家,尽量不延误这几天的工作。
反正林天斗寄来的那篇《国家何时才会消亡》已经翻译好,他现在没有别的事情,晚上加班翻译一点资料室的文献,也没什么压力。
勤勤恳恳干了四天活,礼拜五一大早,杨翊就坐公交车去了大礼堂门口。
他到地方的时候,才八点钟不到,但是大礼堂门口却已经来了不少人,大家都是为了今天的新年迎春游艺活动来的。
陈凯歌给的票上面,信息很少,既没有观看演出的座位,也没有演出的时间,更不可能有演出节目单。
杨翊在门口站了一会儿,听到别人的聊天才知道活动是九点钟正式开始。
从别人的聊天中,杨翊也听明白了,大多数观众的票,都是单位发的。
这票比较紧俏,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能拿到,而且他们拿到的竟然都不是三天的,基本上都只有今天一天,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