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资料都整理好了之后,再着手翻译。”杨翊说了自己的工作计划。
秦文海拿着目录沉思片刻,随后开口道,“没问题,以后咱们资料室成立一个外语小组,你任小组组长,暂时没有其他组员。外语小组的工作,你这个组长自己安排就行,有什么问题再来找我。”
外语小组成立,但只有杨翊一个人,听起来似乎没有什么意义。
但是有了这个外语小组,以后资料室的工作分工更明确,杨翊的自主性也更强了。
另外,秦文海设立这个外语小组,也是给了杨翊一个虚职,这样能够激发年轻人的积极性。
杨翊不是官迷,不至于因为一个组长的头衔就肝脑涂地,不过这个小组成立之后,他干起工作来确实更加方便。
以后外语资料方面的工作,他只管自己安排,有了结果再去跟秦文海汇报即可。
……
之后的几天,杨翊每天白天忙着整理外语资料,晚上又给学生们上英语课,日子过得十分充实。
特别是近几日,资料室又来了一批外文资料,让杨翊有了一些紧迫感。
新来的这些外文资料,装了好几柜子,保守估计,单单要把这些资料整理归纳出来,就得花费一个多礼拜的时间。
即便这些资料不需要杨翊翻译,那等到一个多礼拜之后,谁又能保证没有新的资料进来?
有紧迫感的,不仅仅是杨翊,秦文海他们也一样。
新来的资料,外文只占小部分,中文资料才是大头。
这些资料天南地北地送过来,什么科目的都有,整理起来并不容易。
秦文海跟林莹除了要整理资料,还要负责期刊征订、接收、借阅登记等工作,根本忙不过来。
师大现在只有一个校资料室,显然是不够的,秦文海也跟领导提过建议,让每个系组建一个资料室。
学校领导当然也知道,随着学校的资料越来越多,一个校资料室肯定不够,系资料室的成立势在必行。
但现在不是没有这个条件嘛!
别说是系资料室了,就是现在给小资料室再拨两个人,都做不到。
要是成立系资料室,多的不说,一个系资料室至少要安排一个人吧?
学校现在哪有这么多人来安排?
好几天,秦文海都愁眉苦脸的。
礼拜六的下午,刚吃过午饭,杨翊又听秦文海在叹气。
他笑着问道,“秦主任,又在操心人手不够的事情?”
“不操心不行啊,看着没整理的资料越来越多,太让人着急了,你瞧我白头发都多了几根。”秦文海说着还朝杨翊拨了拨自己的鬓角。
“要不然,咱们找几个学生来帮忙?”杨翊提议道。
“谁愿意来呢?”
这个方法秦文海也想过,但是不好实行,总不能让学生们打白工吧?而且资料室的工作时间里,学生们大多也都要上课。
杨翊笑道,“我可以让英语班的学生过来。”
“你能叫他们过来?”
“当然能。”
见杨翊如此有信心,秦文海点头,“那你不妨试试。”
杨翊干事不喜欢拖泥带水,当即去找了陈琪他们。
正好他们周六下午的课三点钟前就结束了,杨翊直接在男生宿舍现场招人。
学生们听说能去资料室帮杨翊干活,全都毛遂自荐,热情十分之高。
杨翊最后挑了陈琪跟胡鹏两人,陈琪英语好,胡鹏历史专业知识扎实,其他没被挑到的,都一脸失望,纷纷表示下次一定要跟杨翊去资料室。
大家热情这么高,一方面纯粹是喜欢杨翊,他们就爱跟杨翊一起待着,另一方面,跟着杨翊去资料室,听说能够帮杨翊整理外语资料,这也是一次学习知识的好机会。
从历史系挑完了人,杨翊又从中文系挑了一个同学,那些资料什么科的都有,叫不同专业的学生过来,整理起来效率也高一点。
杨翊带着陈琪他们回到了资料室,直接扑向了那些外语资料。
三个学生,先对资料进行初筛,大概确定语种、时期、科目等基本的信息,然后杨翊再进行细分以及贴标题的工作。
如此一来,外语资料的整理工作一下子快了很多。
从三点半到四点半,只用了一个小时,杨翊就解决了四分之一个柜子的资料。
而且后面半个小时里面,杨翊还把胡鹏分了出去,让他帮助秦文海跟林莹处理中文资料。
胡鹏要做的工作很简单,就是从那些未整理的资料里面找出历史系相关的,然后再按照研究年代收纳起来就行。
别看这个工作简单,却帮秦文海他们省了很多的事。
几个学生忙得很开心,他们在分析英文资料的过程中,英文水平也在悄无声息地增长。
杨翊贴完标题,他们也会拿过去观摩观摩。
很多原先看不太懂的资料,有了杨翊贴的标题,变得清晰不少。
另外,除了英语之外,他们在资料室也能接触到不少跟他们本系相关的知识。
特别是陈琪,他早就规划好,以后要跟黄安年教授研究美国史。
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