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评委另有其人。”张会君笑了笑,又对李少虹说,“少虹你要是获奖了,让凯歌给你把奖品换成其他的。”
“这样也行。”李少虹点头。
“大家还有什么意见么?”张会君问。
“别的意见没有,就想问问,这活动到什么时候结束?”霍建起问。
张会君起身翻了翻墙上的日历,“到一月十二号截稿,咱们争取在这学期结束之前把奖评出来。”
今天是十一月二十一,距离一月十二号还有五十多天,时间倒也不算仓促。
而且今年过年时间比较迟,要到阳历二月中旬,放假前他们也有足够的时间做评选工作。
对于时间的安排,大家都没有意见,张会君便在一月十二号那天用笔画了个圈。
……
徐晓卖完了杂志,也没有急着走,抱着茶杯跟杨翊在传达室里面聊天。
“你把杂志都卖了,没给自己留一本?”
“留了。”
徐晓拍了拍肚子,传来“梆梆”两声,原来她衣服里面还放了杂志。
现在天冷了,大家都穿的比较厚,杨翊刚才也没看出来她衣服里面藏了东西。
“下一期什么时候?”杨翊问。
徐晓摇头叹息,“有没有下一期都还不知道呢。”
其实下一期的内容北岛已经在筹备了,但是下一期能不能发售,却还未知,昨天他们杂志社的联络人刘念春还接到了有关部门的通知,倒也没说停办的事情,只是让他们不要参与部分刊物的活动。
这“部分刊物”指的自然是《星星》、《五四》、《沃土》一类的杂志,这些杂志,虽然明面上停了,但暗地里面还有活动。
其实《今天》在内容上跟这些杂志关系不大,但是《今天》的许多成员,跟这些杂志社的成员关系密切,之前《今天》还协助举办过星星画展。
既然有这层关系,有关部门自然也是重点关照他们。
杨翊虽然是“过来人”,但是他对《今天》的命运了解不是很多。
《今天》最终肯定是停了,至于什么时候停的,他就不知道了。
“没关系,不管怎么样,你们也付出了努力。世事我曾抗争,成败不必在我。”杨翊笑着安慰了一句。
面对杨翊的安慰,徐晓挤出一丝笑容。
大道理她当然知道,但是当深陷漩涡之中,人很难做到泰然处之。
徐晓抬头在传达室看了一圈,暗自笑了笑,局势波诡云谲,却影响不到这尺寸之地。
杨老师置身事外,自然有这般超然的态度。
咚咚——
有人敲传达室的窗户,两人转头看去,窗台露出一个脑袋,被解放帽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鼻子眼睛那块三角区域。
但仅仅通过这小小的三角区域,杨翊就认出来人是谁。
“于升?你怎么来了?”
于升没说话,只是举了举手中的一个蛇皮袋子,然后拎着袋子进了传达室。
他一进来,带着冷冽的寒风,让杨翊跟徐晓忍不住缩了缩脖子。
“你慢点推门,好不容易攒的一点热气,都给你嚯嚯光了。”徐晓忍不住抱怨道。
于升憨憨笑道,“知道了,徐晓师姐,下次我注意。”
他将解放帽摘下,露出全脸。
看着他的脸,徐晓忍不住笑出声来:“谁给你抹了个红鼻子。”
刚才于升没摘帽子杨翊他们还没发现,现在他把帽子一摘,鼻子那一块跟脸其他地方看起来根本不是一个色号。
于升摸了摸鼻子,笑道,“骑车风吹的。”
杨翊看向他手里拎着的蛇皮袋,问道,“你这里面装了什么?”
“鸡。”
说完,于升就打开蛇皮袋,从里面掏出半只已经打理好的生鸡来。
除了鸡,于升还带了两把小葱,一颗老姜。
也没等杨翊发话,于升就拿着鸡走到传达室里面,轻车熟路地找出铁锅跟煤炉,然后拎着几样东西从传达室后门走了出去。
传达室后门是一块荒芜的空地,之前杨翊二爷爷紧挨着传达室,在空地搭了一个小小的棚,里面放了一些柴禾跟蜂窝煤,平时能生火做饭。
杨翊接班之后,后面那一片几乎就荒芜了,他平时根本不会做饭。
但是后来于升又把这些东西给利用上了,三不五时的,于升就会带点东西来煮,有时候是花生,有时候是红薯,专门给于升打牙祭的。
只是带鸡来,还是第一次。
看到于升带来的那半只鸡时,杨翊竟然感觉有点陌生,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见过鸡的这种形态了。
杨教授家的那只鸡,在他梦中已经死过无数回,但他有贼心没贼胆,那只鸡现在还活得好好的。
其实惦记杨教授家那只鸡的人,不止杨翊一个。
学校的学生们,路过看到那只鸡,眼睛都冒绿光。
只可惜那是一只公鸡,不然有机会还能摸两个鸡蛋。
杨翊立马跟了上去,“小于,你这鸡从哪儿来的?”
“我姨家养的,叫爱德华,这两天不生蛋了,就被宰了送到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