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3 章(2 / 3)

很结实,表妹不如也挑挑?”

陈莲花的草帽看上去就很适合八百八十八卖给城里人,宋烺点了点头,夸道:“表哥手真巧。”她随手挑了两顶,分别戴到二人头上,“最近日头大,你们别忘了给自己留一顶。”

宋烺又夸了二人几句,两个小男人为了多得她一句夸奖,恨不得挑灯夜战,一直编到天亮才好。

宋烺就劝道:“先休息吧,不急在这一时,明天到了集上再编也来得及。”

这才劝住了两位仿佛打了鸡血的男人。

第二日早晨,宋烺起得早,先去喂了骡子套了车,给二人煮了点栗子路上吃,看时间差不多了,便去将二人分别叫了起来。

两人分别抱了一筐东西坐在骡子拉的板车上,瘦骨嶙峋的骡子不堪重负,十分不满地踢踏着蹄子。

宋烺过去大声骂了它一句,又拉又拽,总算是让这头懒货上了路。

陈莲花坐在板车上给宋烺指路。

乡间小路坎坷难行,宋烺本以为跟着陈莲花的指挥,到了管道上会有所好转。没想到她奋力克服重重艰难险阻,一路到了官道上,除了路面变得宽阔许多,路况竟是一点改变都没有。

依旧是凌乱狼藉的黄泥路,风一吹,漫天风尘。路边随处可见牲畜的粪便,大雨过后,高温蒸腾,蚊蝇嗡鸣,绕着三人盘旋不止,整条官道上都弥漫着令人作呕的恶臭,宋烺微微眯起眼睛,总觉得自己好像看见了许多蠕动的白蛆。

霍九郎苦苦忍耐许久,见此再也忍不住,将头扭向一边,哇的一声吐了出来。

陈莲花对此习以为常,甚至有些蔑视地瞥了霍九郎一眼,而后温声向宋烺解释:“到了县城就好走多了。”

宋烺慢慢皱起了眉头,心中却在想别的事,这个官道...好像和霍九郎嘴里那个“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吏治清明,安居乐业”的大周似乎有一点出入啊。

好在今日大集,宋烺总算是在颠簸泥泞的官道上看见些零零散散的人,不至于再上演一出“无人生还”的大戏。

行走在路上的大多是些中年女子,有的形单影只,有的则带着个半大的女孩同行,都穿着和宋烺相差无几的粗布短打,打满补丁的衣裳看上去捉襟见肘,总会露出黝黑粗糙的手脚来。

她们好像都长着一张一模一样的脸——沟壑纵横的褐色脸颊,浑浊疲惫的双眼,干涸开裂的嘴巴,她们佝偻着腰,赤着脚,在泥泞的土地上留下深深浅浅的脚印,吃力地推着沉甸甸的板车。

带着两个妙龄男子的宋烺看上去倒是鹤立鸡群,那些农人们路过她时,尽管藏得十分仔细,但宋烺还是能在第一时间就能感受她们饱含敌意的目光。

宋烺心中不解,尝试和她们打了几次招呼,却没一个人肯搭理她。

宋烺心道不至于吧,她长得虽然不美,但也不至于凶神恶煞,让这些人见了就躲吧。

宋烺几次尝试皆以失败告终,只得沉默无言,顶着日晒听从陈莲花的指挥,一路向着县城而去。

一路上陈莲花十分得意,这一路只有他能和宋烺说话,霍九郎自从见到满地扭动的肥嫩蛆虫就开始吐个不停,这会已经把苦胆都吐出来了。

到了县城城门下,霍九郎的症状才减轻些许,俏脸煞白,捂着心口,蜷着双腿,颓丧地坐在车上,端是一个我见犹怜的病西施。

宋烺草草扫了一眼两侧,正如陈莲花所言,县城附近的道路果真气派许多,青砖铺就,道旁栽种柳树供人乘凉歇脚。

城门口排起了长队,门口的卫兵手持长刃,挨个检查进城的人与货物,并根据货物的多少收取从一文到几百文不等的进城费。

宋烺没想到进城还得交钱,她囊中空空,是一文钱都拿不出来的。

守卫上下打量她几眼,面露轻蔑:“三个人,一辆骡车,一车的货,交三百文吧。”

宋烺瞪大了眼睛,她今天就算把带来的东西全卖了,能挣够三百文吗?

宋烺小心陪着笑:“大人,小人第一次进城,不知道这三百文的进城钱是怎么算出来的啊?”

卫兵上上下下地打量着她,轻哼一声:“你们三个人乡下人不懂规矩,进了城不知道要给大人们填多少麻烦,你瞧瞧你腿上的泥点子,进了城沾在地上我们不得找人扫吗?你们带的这些兔子,又吃又拉,收拾起来又是一笔费用,收你三百文已经十分宽宏了。”

卫兵蛮不讲理,宋烺只得继续讨好道:“大人,小人今次忘了带钱,能不能先叫小人进去,待小人挣了钱出城时再将这笔钱补上。”

卫兵翻了个白眼,指了指她身后:“你们这些泥腿子挣了钱早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没带钱,就和她们一样,把货物留下来抵钱。”

她绕着骡子车转了一圈,挑挑拣拣:“你就把这四只兔子留下来吧,勉强值三百文。”

宋烺回身,却见身后身后许多农妇明明千辛万苦拉了一车东西进城来,却有大半都被卫兵留在了门口。

宋烺努力忍耐着心中火气,她不知城中物价,回身欲和陈莲花商量,陈莲花见她窘迫,便自掏腰包,从缝在里衣上的口袋里摸索一阵,掏了三百文交到宋烺手上。

“我这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