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清枝> 番外(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番外(九)(2 / 2)

是连做梦,都要笑出声儿来。

徐闻铮落下最后一子,浅笑着抬眸,“还来吗?”二妞对着棋盘瞧了片刻,才顿觉自己走到这一步,输局已定,有些不服气,又暗怪自己大意,斩钉截铁道,“来!”二人仿佛又回到了小村庄一般,再度对弈到深夜,燃尽了三根蜡烛,二妞依旧一局未胜。

她终于认了。

眼前这位二哥,下棋何止是算五步,他分明是从开局,便算清了棋局。另一边,清枝正咬着笔杆不知道写什么。当初徐闻铮教她写字时,也没有说过要写家书啊,而且还是每日一封。

她最近又新开了三家酒楼,白天忙里忙外,晚上还要查看账本,如今还得抽出时间来给徐闻铮写信。

一开始还能写一些日常琐事,这几日她是抓耳挠腮,写无可写了。最后只敷衍了一句:新来的小哥模样俊俏,身材也好,柴劈得又快又好,做菜更是一把好手。

“侯爷,今日夫人的家书送到了。”

亲卫躬身将书信呈上,随即悄悄退到一边,许久不见徐闻铮吩咐,便抬头瞥了一眼,见徐闻铮的脸色,竟肉眼可见地沉了下去。他心下诧异,往日侯爷收到夫人的信,嘴角都是压不住的,翻来覆去要看好几遍。

今日这般,是怎么了?

谁知,徐闻铮回京的第一件事便是直奔清枝新开的酒楼劈柴去了。清枝倚靠着柱子,瞧着徐闻铮赤着上身挥动斧头的模样,忍不住说道,“这天都凉了,倒也不必光着膀子劈柴。”徐闻铮手中的斧头一放,抬手朝不远处正在打水的白瘦的小哥一指,问道,“这就是你说的,身材好?”

最后三个字他咬得极重。

清枝只觉得,徐闻铮有时候也挺小气的。

徐闻铮稍作休整,才整衣入宫面圣,奏请在北境与西坞的边境上开设互市口岸,此举可试探西坞国对旌国的态度,若成,可加强两地来往,互通有无,也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慧帝思忖片刻,觉得徐闻铮此计甚妙,既显出了旌国的诚意,又可探西坞国的虚实,于是便派了使臣前往西坞国商谈。不曾想竞然出奇的顺利,使臣回国后的第三个月,西坞和旌国的互市口岸便打通了。

四年后,北境荻国残部卷土重来,暗中来犯,二妞率三万将士迎击,以少胜多,大败敌军。后又传来捷报,二妞乘胜追击,扫清前狄国残存诸部,永绝后患。

如今北境彻底平定,疆土又北拓数百里。

慧帝闻讯大喜,特下旨嘉奖,破格擢升二妞为女将军,这也是旌国自开国以来的第一位女将军。

清枝每隔三年便会回韶州给秋娘扫墓,如今王家两兄弟都已结婚生子,日子美满安定。

王庭溪这几年还做起了海货生意,酒楼也在他的打理下,生意红火。王庭章依旧每日刻苦读书,自己开办了一家书院,收徒授课,日子也是平淡祥和。

清枝的酒楼一路从京都延伸到了北境,分号已遍布全国,与此同时,孟清澜的学生也承袭衣钵,四处讲学,广设女子书院。女子入学已成为再寻常不过的事。

许多从书院走出来的的女子纷纷投身各行各业,皆能自力谋生,从容立世。如今,孟清澜在民间的声望极高,她偶尔流传出的治国策论,常被天下的读书人争相传阅,潜心拜读。就连慧帝,也在孟清澜的文章中获得启发,汲取了不少治国的良策。

林升月当初为爱南下,与沈昱结成连理,如今已是四个孩子的母亲。沈昱如今奉旨入京任职,举家迁回京都安居。

今日正巧是元宵佳节,于是清枝便约上林升月,一同出门赏灯。“娘亲,我想和沈哥哥去前面瞧花灯。”

话音未落,徐清和已经拉着沈泽安的手,挤进前面的人堆里。清枝提着给三个儿女买的花灯,望着两人消失的方向,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她膝下如今有一儿两女。

长子徐清泽,今年十二,年纪虽小,却比徐闻铮还老成持重,整天除了看书就是习字,偶尔还要挑她的字,半点儿不见少年的活泼模样。二女儿徐清晓,简直钻进了钱眼里,比她还爱钱,对银钱账目格外敏感。至于三女儿徐清和,如今也才六岁,专瞧俊俏哥哥,更是见一个爱一个。前几日带她进宫,她一见皇长孙萧允桁,便当众说他是天下第一好看,长大后要嫁给他。

谁知今日见了林升月的儿子沈泽安,她又说沈泽安长得最好看,她最喜欢了。

林升月不由得感叹道,“年少时何曾想过,有朝一日,你我能够如男子一般,想出门便出门,想做什么便能去做什么。”清枝含笑点头,“是啊,真羡慕这些孩子,一出生便活在这样一个河清海晏,自由自在的人间。”

这时,湖面上突然燃起一簇烟花,五颜六色的烟火,如繁星一般落下。清枝仰头望着,恍惚间又想起那夜,她与大哥,还有徐闻铮,三人站在田坝上,笑得畅快,满天的星辉如同落入眼底。她在心里轻轻念道:大哥,我和二哥一切安好,虽不知你身在何处,唯愿你亦平安如常。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