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女人,看着朴实,做事却有股子魄力。她不再推辞,将钱收好:“行,这事我帮你张罗。”当天上午,林巧云便带着沈秀兰和叶邵凯逛遍了燕京城里几个大的百货商店和副食品店。
从哪种烟不上档次、哪种酒送得出手,到哪种点心匣子看着体面又实惠,林巧云都一一指点。叶邵凯跟在后面,手里拎着大包小包,他的小脑袋瓜里乱糟糟的。
他原以为赚钱就是把一块钱的东西卖一块五,没想到还有这么多他看不懂的学问。
他看着沈秀兰一边仔细听着,一边心疼又果断地掏钱,心里那点卖汽水攒下的小小得意,瞬间变得微不足道。
下午,沈秀兰约了林婉如在四合院见面。她将上午的采买和林巧云的计策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她。林婉如穿着一身干净的白衬衫,听完后,秀气的眉毛轻轻蹙了一下。
她毕竟是读过书的知识分子,对于这种“走关系”的事情,骨子里有些抵触。
沈秀兰看出了她的顾虑,没有催促,只是平静地说:“婉如,我知道这事让你为难了,但是矿上的情况你也清楚,咱们现在是在走钢丝。
这批电器能盘活,咱们就能喘上一大口气。咱们不是去求人,也不是去干坏事,咱们是带着好东西,去给有需要的人解决问题。
至于那些人情往来,就当是咱们为了让别人听咱们说话,付出的「敲门砖’。”
她顿了顿,看着林婉如的眼睛:“我相信你的眼光和分寸。”
这句“我相信你”,让林婉如心里那点不适渐渐消散了。
她想起了沈秀兰在矿上力排众议开新采掘面的果决,想起了她对自己的信任。
她点了点头,接过沈秀兰递过来的一个装着烟酒的布袋。
“秀兰姐,你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接下来的几天,林婉如按照林巧云指点的名单,开始四处奔走。
她没有提自己是煤矿的账房,只说是沈秀兰的亲戚,帮着打理一点小生意。
她举止得体,谈吐文雅,送出的礼物恰到好处,既不显得寒酸,也不至于咄咄逼人。
果然,效果立竿见影。
一周后,林婉如带回了第一个好消息。城东一家大型纺织厂的后勤科长,在收下两条烟和一瓶西凤酒后,答应先采购三台冰箱和五台洗衣机,放在单身职工宿舍楼里试用,如果反响好,后续还会大批量订购。消息传来,贺国庆的旧货店里,工人们立刻忙碌起来,擦拭、打包、装车,沉寂了许久的店面,终于又恢复了生机。
又过了几天,西郊一家钢铁厂的工会也下了订单,要十台冰箱,给厂里的劳动模范发福利。资金开始回笼,账本上的赤字一点点被填平。
傍晚,沈秀兰坐在厨房的小方桌前,和林婉如一起对账。
煤油灯的光晕下,林婉如用钢笔在账本上记下最后一笔收入,然后抬起头,脸上露出了久违的轻松笑容。
“秀兰姐,咱们这口气,算是缓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