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巧遇(2 / 3)

王贞眼瞧皇帝脸色淡下来,连忙补救:“臣看少傅倒是对殿下不同,比对旁人温和。”

皇帝脸色更不好看,慢慢捻着玉扳指不说话。

“臣……”王贞默然一瞬,“臣见殿下对少傅并无兴致,见着内子便顾不上他,应当不熟。”

“行了,仲纯不必战战兢兢,”皇帝神色云开雨霁,拍了拍他肩膀,“朕又不会因此迁怒于你。”

他离开谈话的内室,瞥见在外头等自己的太傅,露出一分带敬重的笑。

“一日为师终身为师,何必行礼,朕兴之所至,过来看看这群士人文采如何,是否有沧海遗珠,本就是微服出行,千万莫要惊动旁人。”

太傅眼中浮现动容,皇帝幼时便好学,没想到登基后仍然礼贤下士,尊重士人。

只是陛下今日衣上绣了龙纹,倘若露面难免被认出。

太傅道:“陛下若想看他们真才学,不若与殿下一起,坐在屏风后。”

“哦?”皇帝脚步微顿,眉梢扬起,“阿姐也在么?”

“在的,”太傅不敢说夫人为何邀殿下,“小女刚回京,思念殿下,故而邀她一叙。”

背后的王贞仰头望天,不敢多想皇帝似笑非笑后的心思。

“原来如此,阿姐也许久未回京,想必与故友有许多话可说。”

皇帝颇为善解人意地点头,示意年迈的太傅注意地上台阶,感动得老头子眼底含泪。

“太傅也是高阳王故友,看着阿姐与朕长大,朕如今想拜托太傅一件事。”

太傅惊得差点绊倒,“陛下折煞老臣。”

“阿姐在京中没什么朋友,难免孤单,朕想让太傅劝班槐多邀阿姐出游,交些闺中好友。”

王贞说话,班槐或许不会听,太傅说倒是有用。

“这有何难,”太傅连忙应下,“臣今日便同小女说。”

皇帝微微颔首,抬眸望向远处,一道屏风后露出锦绣裙摆。

他脚步稍放快些,径直抬脚上几重台阶,绕过屏风上一泓碧色,撞见春水般的眼睛。

“阿姐,好巧。”

姜容婵往旁边挪了挪,给皇帝留下个位置。

随即尴尬想起,他如今已是天子,于规矩合该坐最上首。

哪有让皇帝挤在她身边的道理,她想挪回去,身侧空隙却挤进龙涎香的味道。

少年眉眼带笑,分毫不介意此地对他而言略窄小,身子屈得难受。

“阿姐,这里暖和些。”

他手快地给自己倒了杯茶,喝了几口后,随口抱怨:“朝臣们废话太多,说的我头疼。”

姜容婵咽下那句“这是我用过的茶盏”,先回应皇帝的话。

“他们恐怕是担心陛下觉得自己不够恭敬,这才翻来覆去说堆谦敬之语。”

姜云翊垂眼看着杯盏边沿一点胭脂,蓦地笑了声。

他语气轻松,“许是如此,官场待久了便尤为在意官帽,不敢行错踏错半步,哪里比得上这些年轻士人。”

屏风外,传来太傅轻拍桌案声,原本嘈杂的环境陡然静谧。

“《尚书》中说‘垂拱而天下治’,何解?”

姜容婵皱眉,此题老生常谈,难有新意,怪不得玄祈开始不想来。

身侧皇帝更是兴致不高,手中茶盏不曾放下,时不时品一口,悠游自在道:“此茶味道不错。”

班槐本僵得像木头,闻言连忙道:“陛下若喜欢,臣妇命人都送进宫。”

听出她紧张,姜容婵轻轻拍了拍她手背。

“阿槐,我刚好想起你提过,府中有前朝大儒批注的《尚书》,能否帮我寻来?”

班槐长舒口气,连忙起身,“臣妇这就去。”

少了个人,屏风后宽敞许多。

姜容婵离皇帝远些,想让他稍微自在点,随后便凝神听外面动静,未见着皇帝压下的唇角。

“阿姐觉得谁的文章好?”

少年嗓音如春风拂面般温和,呵出的气息吹过耳廓,有点儿痒。

姜容婵偏过头,才发觉他不知何时又凑到自己身边。

“阿姐,”姜云翊又唤了一声,眸色认真,“你喜欢哪篇?”

“方才有个李公子的,似乎不错。”

“哪里不错?”

皇帝垂首,耳朵凑近她唇边。

姜容婵鼻尖萦绕龙涎香,心里忍不住起疑。

陛下也太黏着她,不知道班槐的弟弟是否也这般黏着阿姐。

察觉她沉默,少年眼底笑意凝滞片刻,了无痕迹地化开。

“倘若阿姐觉得不错,我授个官职给他。”

姜容婵惊愕之余,脱口而出:“倒也没好到这个地步。”

没想过皇帝真会授官,姜容婵不由慎重许多。

涉及朝廷用人,她不敢大意,唯恐举荐的人德才不配位。

如此,心底便挑挑拣拣,标准严苛许多,思来想去竟无一人合适,或多或少都有毛病。

姜容婵叹息,“这群士子洋洋洒洒许多篇,还不如少傅寥寥数语的点评精妙。”

“我亦如此想,”姜云翊定定望着眼前人,半晌才重出声,“可惜在朝中只能做个摆设。”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