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的武器转卖案,其起因其实是源于新军变法,前文说了,大明的军队变法,是逐步逐批次的。京城三大营的演变,并非一蹴而就,大约每三个月便会更新一批士兵,而这给了有心人从中牟利的空间。
毕竟新军的演变,除了军饷和军用物资之外,还有不少从琼州南边采购的新式武器,这些武器中,有的是琼州现役的装备,有的是琼州淘汰的装备。
要想练一个旅的新式兵马,朝廷就要向琼州购买至少六千支火枪和几十万发子弹,光是这些装备费用,就在四十万贯以上。
本来朱棣觉得,军队之中贪腐问题再严重,大概也没有人敢把手伸到新军里面,结果随着第三批新军训练完毕,便有户部侍郎上报,言说兵部前三批军用物资采买的总数超出了十万贯!
十万贯其实并不算多,朱棣还以为是有人从中贪墨,于是便唤来了代理兵部尚书朱高燧,让其回去查一查各处账本。
而朱高燧已经上任了一年之久,对兵部各处都已经熟悉,回了兵部之后,就调集各主事查阅账本。最终发现这五万两并不是没有去处,而是枪械的损坏和更换费用,三批新军,一共损坏了近两千支火枪。
知道此事之后,朱高燧自是有些不高兴,连忙来到宫中上报,直言道:“此非兵部之过也!”“我兵部至今已向琼州购买一万九千四百余支,这才一年不到,便有上千枪支毁坏,如今各军都有上报,故需多买枪支用以更换!”
朱棣一听这话,顿时便觉不对,琼州军工厂他是去见过的,完全流水线标准件生产。
在这种生产方式下,枪支的合格率远比一般生产方式要高,如果一批枪械有一定的次品,那可以理解。可一直存在次品,难道是琼州品控出现了问题?还是有人从中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情?
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琼州那边有意在枪械中掺杂次品,另一种可能就是,有些枪支被人故意“损坏”了!
如果是前者,那就说明琼州内部出了问题,以他对朱高烜的了解,应该不会出现这种低级错误。而如果后者,那就十分恐怖了!因为琼州的枪械威力极大,如果是真损坏了那就还好,可如果没有损坏,却被人藏了下来,那就意味着有人准备造反。
也是这两年造反之事频出,让朱棣有些敏感,当下就召集内阁群臣,商议此事该如何处置。众人听说事关枪械,自然都是如临大敌,唯有金幼孜询问道:“既然琼州枪械出了问题,兵部负责采购的主事为何不把这些枪械拿回去换新,而是直接购买?”
“须知那琼州交割之时都有验货单据,既有琼王在,当不会以次充好,坏了换就是,何以不言不语?”这话一问出,朱高燧顿时就是一愣,发现了其中的问题,急忙将负责采买的兵部主事唤来问话。结果一问,才发现那兵部主事一问三不知,既不知道枪支的用途,也不知道枪支的好坏,他只是下方军需官一讨要,便会做表前去购买。
这个回答自然让众人意识到了不对,这很可能是一场隐藏了多年的暗线,于是朱棣下令,让金幼孜彻查上下游官吏,必须将这条线逮出来。
金幼孜领命之后,就开始带着检察官奔赴三大营,接连查了许久,最终逮出来一条地下走私线。原来是京城三大营指挥使孔坤,其人来自威海,昔日与地方豪强交好,私下里都有联系。
在昔年倭寇作乱之时,孔坤抵不住钱财诱惑,帮助偷运了一批军械,资助倭寇入侵大明。
而这种事一开始就没有回头路,此后因为这些罪证,孔坤只得不断从三大营中抽调军械,然后运往境外销售。
直到新军开始建立,威海那边传来消息,言说有一群来自阿拉伯的商人正在占城高价求购琼州军械。每一支枪械求购价格高达三百两银子,比琼州售卖给他们军械价格足足高出了六倍!
如此巨利之下,孔坤便开始操作,贿赂新军统领,以钱财换取新军的军械和子弹送往占城。而那些军官看到了好处,便开始寻求办法尽可能的贪墨枪支,由于枪支是给定数量,且需要兵部求购,于是他们便申报损坏,用于求购新的枪械。
一来二去,短短一年之间,已经将两千多支枪械悄悄走私送往了南边的占城,而此时大明又在对安南叛军动兵,边境防备松懈,一直没人发现。
如果没有户部的提醒,这条暗线或许会一直存在于大明朝廷内部,就在天子的眼皮底子底下运行。知道此事之后,朱棣只觉得背后发凉,之前变法太过顺利,让他总觉得一切向好,没有什么能阻碍变法。
可现在,他才发现大明朝的朝廷貌似已经千疮百孔,就在这天子脚下,竟然有人敢走私军械!而且,走私的军械不是刀枪剑戟,是枪支!这一种连大明朝士兵都没有完全普及的武器!
如果因为这些武器泄露,导致西方掌控了先进的火器生产技术,那大明朝来日就会拥有大量来自西方敌人!
一阵思绪之间,朱棣气得浑身颤抖,直接下令将所有涉案的将领和官员全部抓捕,按律论罪!其实在原本历程中,朱棣也查到了这一条走私线路,但处于对周边敌人的藐视,他并没有当一回事,只是下旨责罚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