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吃上一口,至于吃饱的,却是不多。
大家也只盼着年景能好一些,希望灾荒早点过去,能粮食丰收。
快到中午了,秦顺才还在田地忙着,只见他汗流浃背。
“顺才,你家闺女回村里了。”一个村民大老远就喊着。
而秦顺才一听,也是心中一喜。
闺女是个孝顺的,知道娘家困难,也就接济娘家。
在他看来,闺女对娘家的接济已经很多了。
村里嫁出去的闺女,接济娘家的可没几个,而能有他家闺女这样接济娘家的,村里可找不到第二个了。当下,他也就回家去。
远远的,也就看到他家门口围着不少人,而院子里就更多人了。
走近了些,可以看到院子里停着一辆女式自行车。
一眼就认出了,是他闺女的自行车,
回了家,媳妇,还有2个儿子,都是在家。秦淮茹这次回来当然又是接济娘家。
知道娘家日子不好过,秦淮茹也想着多接济点,当然,这也是何保国不反对,要是何保国反对,秦淮茹可没办法这样接济娘家。
这次,秦淮茹又拿了10斤棒子面来。10斤棒子面,放在村里真是不少了。
就见秦淮茹她妈眉开眼笑,早上还发愁家里粮不多了,这下多了10斤棒子面,日子可就好过多了。也是女儿嫁的好,娘家也能沾点光。
四合院。
今天傻柱的媳妇休息在家,也就多照顾下孩子。
秦淮茹回娘家去了,家里几个孩子的照看就落在傻柱媳妇身上了。
贾家。
坐在家里纳鞋底,贾张氏撤了撤嘴,也就秦淮茹不是她儿媳,要不然,她可不让秦淮茹接济娘家:哪怕家里有点余粮,也不该给儿媳拿去接济娘家啊!好在不是她儿媳。
至于马荷花,在农村也有娘家,但就从来没想过接济娘家。
“妈,家里粮不多了,你出去再买点高价粮..”
贾东旭躺在家里,他没了一条腿,大部分时间都是躺着。
贾家原本就困难,现在只能说更困难了。
毕竟马荷花现在还是个学徒工,农村户口没能迁到城里来,也就没定量,至于棒梗小当的户口,随马荷花,马荷花是农村户口,2个孩子也就都是农村户口,而马荷花是城市户口,2个孩子也就都是城市户口。因此,贾家现在还是就贾东旭一个人有定量。
靠着贾东旭一个人的定量,当然远不够,就要买些高价粮才行。
然而,买高价粮也要钱,贾东旭出事之前是二级钳工,工资较高,马荷花在家接点零活,也能挣一些,但现在,马荷花进厂上班了,又只是拿着学徒工的18元工资。
贾东旭在家就躺着,啥也不干,至于贾张氏,好歹还能捡垃圾,虽然捡的不多。
再就是贾家也没什么老本吃了。
所以,现在就很难。
贾张氏想让院里众人帮衬贾家,却没人乐意。
现在,贾东旭让贾张氏出去买高价粮,却又不拿钱,摆明就是让贾张氏自己掏腰包。话说回来,贾张氏如今有些私房钱。
且不说贾张氏每天捡捡垃圾挣的,贾东旭在厂里出事,因为贾张氏去厂里闹,厂里还是赔了点,而钱却在贾张氏兜里。
贾张氏还有钱偷偷买止疼药吃呢!
止疼药吃多了有瘾,贾张氏对止疼药就有了点依赖了。
“那就拿几块钱给我。”贾张氏说。
“哎呀,家里也没钱了,你就先垫着。”贾东旭理所当然的说。
然而,一听这话,贾张氏可就不干了。
贾张氏可是把钱看的重,好不容易有点私房钱,她可不想拿出来买高价粮,自己多买些止疼药不香吗?而贾张氏不肯拿钱出来买高价粮,贾东旭也是生气了。
于是,母子二人又吵了起来。
“那家里没粮了,都要饿死了,你还是回农村种田去吧!”贾东旭黑着脸,说。回农村种田?贾张氏一听也是心中有些慌了。
她可不想再回农村去种田,就是在城里捡捡垃圾也比下乡种田好啊!
何保国皱着眉看着厨房里的煤球。
一早起来,发现厨房里又有几个煤球成了煤渣了。
虽说煤球煤渣一样用。
并且,家里的煤也不是太多,还是木柴多。
或许是家里孩子调皮把煤球弄坏了,何保国也就没太在意。
火炉子烧水,接着就忙起了早饭。
早饭也就一锅粥,加上家里的咸菜。
正在何保国忙着做早饭时,三大爷却急匆匆跑来。
“老何,院里出贼了。”
三大爷一跑来就语出惊人。贼?
何保国愣了下。
要说这院里,确实有些人手脚不干净,喜欢小偷小摸的,例如贾张氏,贾东旭,还有棒梗
“怎么了?”何保国问。
三大爷不可能无缘无故跑来说这话,那么,肯定是出了什么事。
没急着回答,三大爷目光扫视了下,然后就落在了何家厨房里的煤。
“你家的煤搞不好也少了。”三大爷说。
何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