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成还是很羡慕刘光齐了。
二大爷对大儿子是真好。
至于刘光天和刘光福,就没刘光齐这么幸运了。
刘家的父母不慈,都落在了刘光天和刘光福身上。
至于刘光齐对他2个弟弟,也没多好。
要是刘光齐真是个好哥哥,二大爷打刘光天和刘光福时,还是能拉着点的。
“解成,打酱油啊!”也看到了阎解成,刘光齐笑着打了声招呼。
“家里酱油没了。”
回了家,阎解成心里却不是滋味。
他是不平衡,自家2辆自行车,二大爷家就1辆,刘光齐几乎是随便骑,而他想碰一下都难。就算能骑一下,估计父母会和他要骑车费什么的。
他现在没钱?好说,先欠着,以后挣钱了再慢慢还,至于这利息嘛就要好好说道说道了。三大爷两口子倒是不打骂孩子,但却算计啊!
吃口饭,伙食费。
睡个觉,住宿费。
用一下电灯,电费。
搁谁受得了?至少阎解成就很不爽,于是,父母算计,他也算计。
哪怕三大爷家是双职工,日子好过不少,但还是在算计之道上越走越远。
当三大爷回了家,天色也黑了。
吃着晚饭时,三大爷就对阎解成说:“解成,家里还有几斤细粮票,你明天骑上你妈的自行车去左家庄,换些高粱面回来。”
“好!”阎解成答应下来。
不管怎么说,明天也能骑一下自行车。
至于拿细粮票去换些粗粮,这也是没办法的。家里的粮不多。
阎家也没余粮啊!
不对,阎家其实还是有点余粮的。
三大爷两口子会过日子,省吃俭用,每个月就有点余粮。
不过,阎家目前的余粮也并不多,三大妈把家里余粮藏好,就是家里孩子都很难找到。
当三大爷吃过晚饭,院子里乌漆嘛黑,何保国才从外面回到了四合院。
再看何保国推着的自行车上,搁着个麻袋,至于麻袋里是什么就不清楚了。三大爷两口子,还有阎解成,阎解放,都是看到了。
“老何自行车上那麻袋里是什么?”三大妈不无好奇。
“我猜是高价粮,他家定量是不少,就是太喜欢吃细粮,不会过日子,不买点高价粮,日子可不好过。”三大爷说道。
阎解成和阎解放:我们也都喜欢吃细粮。粗粮拉嗓子,谁不喜欢吃细粮?
说起来,阎家都多久没吃细粮了乎?至于荤腥就更难看到了。
且不说阎家几个人如何猜想,何保国已经推着车到了中院。
把车停在家门口,何保国也就拎起了搁在车上的麻袋。
有个几十斤,但何保国拎着不费劲。。
停好自行车,何保国拎着麻袋就走进了家门。
当他一回到家,秦淮茹是目光也就落在他手里拎着的麻袋了。
看不到麻袋里是什么,但看着挺沉,
“放好吧!”何保国把袋子往地上一扔。
“什么?”秦淮茹还有着好奇,走过来打开了看,顿时就呆住了。
就见袋子里都是棒子面。
这么一袋的棒子面,有个几十斤了。“50斤棒子面。”何保国淡淡说。
家里粮不多了,何保国也就拿了50斤棒子面回来。
“什么?这么多?”秦淮茹惊讶不小了。
何保国说过买高价粮,那么,这50斤棒子面就是买的高价粮吧!
问题棒子面现在可不容易买到,而且还买了这么多。
并且,秦淮茹可没拿钱给何保国。
所以,何保国掏他自己腰包买了这50斤棒子面?
既然是高价粮,当然也就不便宜。
那么,一下买这么多棒子面,所需的钱就不少。
关键何保国前些天还买了200元左右的凤凰牌自行车。
虽然也把旧车卖了,但都不到凤凰牌自行车的一半价钱。
旧车卖了的钱,一大半还在家里,只有一小半入了何保国兜里。
如今,看到何保国拿了这么多棒子面回家,秦淮茹免不了就有些惊讶。
“找了关系,也不算太贵。”何保国笑着说。
这其实只是何保国囤的粮中一小部分。
早早就囤粮,囤了不少,为了就是这荒年能让自己和家里老婆孩子都能吃顿饱饭。
当然,还是要稍微省着点的,虽说囤的粮多,但几十斤几十斤的往家里拿,消耗也快。
荒年可不会太早过去。
而秦淮茹也不多问了,看着眼前这50斤棒子面,她脸上也就忍不住浮现笑容。
本来家里粮不多了,她还愁着,现在却是不愁了。
这下,家里也就不缺粮了。
“既然家里的粮食也多了,以后也可以多吃点细粮。”何保国继续说着。
一听细粮这两个字,秦淮茹就想说话了。
家里定量不少,之所以也缺粮,就是细粮吃的太多。
秦淮茹还考虑家里减少细粮,结果何保国这意思却是增加细粮。
“细粮还是少吃点吧!”秦淮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