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钉蘸酱油,也就下酒菜了。
在这年代,很多人都是食不果腹,而铁钉蘸酱油说是喝酒之人心中的白月光并不为过,不仅下酒,还能补充点铁元素,对身体也有营养。
刘海中晚上喜欢喝点,没下酒菜就来这出。
其实不只是刘海中,老易,三大爷,也都喜欢铁钉蘸酱油。
“我看肯定是老易媳妇教唆棒梗的,那个小的孩子知道个啥?都是大人教的。”二大妈说
“话没错。”刘海中点着头,他的看法也是。
棒梗毕竞太小了。
应该就是贾张氏教唆的。
“还是以前那一大妈心肠好,现在这个,真不是个东西,棒梗不是她亲孙子,她就故意教棒梗做好事,我看她就没安好心。”
“看老易怎么处理吧!”刘海中眯着眼。刘海中倒是希望老易能够处理不公。
毕竟老易若是处理的不好,威望也就会下降,要罢免老易也就容易多了。一直以来,刘海中他都没放弃取代老易成为一大爷的念头。
总有一天,他刘海中才是一大爷。(老易:你会后悔的。)
这时,不仅刘海中两口子在家,隔壁的许富贵两口子也在谈,还有别家。。
“哎呦,小地瓜真是可爱。”秦母满是高兴地逗着外孙。
知道闺女生了个大胖小子,秦母也是高兴,抽了个空也就进城来了。至于秦淮茹她爹,却是走不开,有不少农活呢!
这次秦母也把小儿子带城里来。
而这次来,秦母也没空着手,还带了只会下蛋的老母鸡,以及一些农村土特产。丈母娘和小舅子来,何保国也是热心招待。
秦淮茹就更是开心了。
屋里土炕,棉被垫着,何建设小胳膊小腿动着,虽然还不会翻个身,但却是越来越可爱了,和刚出生那时完全是两个样。
俗话说3翻6坐9爬,但实际上3个月能翻身的婴儿只是少数,一般都要~4个月左右。何保国亲手做了个简陋的鸡笼,秦母带来的老母一鸡就先养着。
城里养只鸡不比农村。
农村可以散养,一但城里却不行。
就说这南锣鼓巷,三进四合院里十几户,每家养只鸡行不行?可是不允许。但这大院里养个3只或5只的,也没多大问题。
不过,养的鸡却要关在笼子里。
这年代人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养点鸡鸭鹅的,当然也就比较难。
但就何家的条件,甭管只是养1只鸡了,多养几只也没什么压力。
只是养1只老母鸡,又关在笼子里,何保国和院里邻居打声招呼也就可以了,也没人找不自在。这下,每天都能有鸡蛋了。
鸡蛋可是紧俏货,何家也没天天吃。
其实,何家的鸡蛋也不少,而何保国随身空间中囤的就更多了。
只不过,就算有,敞开了吃也不妥。
但家里养只老母鸡,以后家里也可以多吃几个鸡蛋了,街坊邻里看到了也不会说什么。院里也就这么大,每到做饭时,有些人闻着味就知道别家今天吃什么了。
所以,谁家想吃点好的也就要费点心思了。
秦母也为闺女高兴,当知道闺女怀上了,她虽然也高兴,但还是有点不安心,万一生个赔钱货被嫌弃可咋办?不能怪她有这想法,实在是她见多了,也听多了,甚至亲身感受,在村里,没儿子的都有些抬不起头。
好在闺女是个有福的,头胎就生了个大胖小子,好啊!真好。这下可就站稳脚跟了。
对于女婿,秦母也很满意,虽说年纪是稍微大了点,但成熟稳重,而且大方,还是个有本事的,对她闺女也好,都感觉闺女配不上,要是女婿再年轻,闺女就更配不上了。
这次进城看闺女和外孙,虽说带了不少,但肯定不会空着手回去,要不是女婿大方,她能这么大方?村里别人去看望女儿外孙带半斤棒子面都是好的了。
晚上,秦母,秦淮茹和何建设一起睡土炕,而何保国去后院将就一下,傻柱?打地铺去。翌日。何保国把自行车留给媳妇骑,秦淮茹骑着自行车带她妈去王府井大街逛逛,而秦母抱着小外孙,而秦淮茹的弟弟坐前杠。
到了下午,秦母才带着小儿子回农村转眼,半个多月就过去了。
何保国他小儿子还是没学会翻身,每天的大部分时间也还是睡觉中。
对了,前几天过节,何保国还带着媳妇回了越她娘家,这次不仅带上小儿子,也把雨水带上了,傻柱不去,何保国两口子也没打算带。
今天,何保国下了班刚回到南锣鼓巷,就看到一个人左顾右看着,似乎是找人。看着比何保国年纪还大点,皮肤黝黑,穿着似乎是农村进城的。
“同志,你是找人吗?”何保国骑着车过去问。
看到骑着车的何保国衣着光鲜,很是精神,这人也就比较拘谨,但还是回答了何保国的问题。“俺找俺哥,俺叫易中江,俺哥叫易中海,他说住在南锣鼓巷,好像是95号院,同志你认识俺哥吗?”这人憨笑着说。
老易的弟弟?易中江?
何保国也惊讶了,没听过啊!老易竟然还有弟弟。仔细打量这人,看着是和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