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的事。今天院里也没发生什么大事,都是些零零碎碎。
吃好之后,傻柱抢着把碗筷洗了。
何保国满意的点着头,傻柱还是有点眼力见的。
轧钢厂,傻柱找到食堂主任,说起请半天假的事。
“傻柱,下午厂里有个招待。”
食堂主任皱着眉。下午老大哥的一个工程师来厂里,可是要招待好。
“这我不管,反正我下午没空。”傻柱很光棍的说。食堂主任也是了解傻柱的脾气。
傻柱要请半天假,他要是不批,傻柱下午也不会来上班,如果厂里再处罚傻柱,傻柱这小子可是吃软不吃硬。
说到老大哥,厂里可是有些老大哥的技术工。
老大哥援助了不少机器,但不少机器都是老大哥的技术工在操作,不让人碰。
另外,厂里的机器坏了,几乎也都是老大哥的技术工来修。
而一些重要机器的维修,更是需要老大哥的工程师。反正就是被卡着,很憋屈就是。
在厂里久了,傻柱也学会了一些俄语,当然,也只会简单说几句,正常交流还不行,至于俄文,他更是看不懂。
不过,厂里都鼓励大家学俄语。
学校的第一外语也是俄语,其次才是英语。
食堂主任也没办法,只能批了傻柱的请假,至于下午厂里的招待餐只能让别的厨子来了。
厂里好几个食堂呢,每个食堂都有个大厨,傻柱只是一食堂的班长。
不过,另外几个食堂的班长厨艺都比不上傻柱。
中午厂里一食堂。
傻柱做好了大锅菜,他也就可以下班了。至于他的中饭,也是在厂里食堂解决。
喝饱了,傻柱迈着六亲不认的步子走出了食堂。这次是提着空饭盒。
厂门口,李奎海等了也有好一会。只见李奎海身边还停着辆自行车。是李奎海借的。
“你就是我爸的徒弟李奎海吧!”傻柱走了过来。
而李奎海喊了傻柱一声师兄,虽然他年龄比傻柱要大,但入门晚。
但实际上何保国就没当傻柱入门。
李奎海今天结婚,他对象是城里户口,也有个工作,收入能有15元的样子。
对了,这年代的户口其实是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所谓农业户口,也就是靠自己生产口粮的居民,其实就是农村户口了,非农业户口则是靠国家分配口粮的城市居民。
票证时代还没来,现在迁户口也容易。
不过,农村户口有田分,一般都不愿迁到城里来。
贾张氏很精的一个人,但她就没把户口迁城里。
当然了,贾张氏以后肯定后悔死。
李奎海家住在朝阳那边,他家人口多,除了父母,还有奶奶,以及1个姐姐,3个弟弟和2个妹妹,再就是大伯三叔什么的,以及他妈娘家也一大群亲戚,这次他结婚也不都请,毕竟人太多,就安排3桌。准备的食材不是太好,但也不会太掉价。
而李奎海家虽然人多,但房子可不大,也就2间,加起来不到60平方。
看到李奎海家准备的食材,傻柱也没说什么,在他看来马马虎虎吧。
“奎海,这厨子靠谱吗?”李奎海的母亲张桂芳把他拉到一边,低声问。主要是傻柱太年轻了。除了家传,拜师一般先跑腿打杂个2年或3年,然后才开始学本事。
所以,厨子一般年纪越大厨艺才越好。
傻柱如今就16岁,看他这么年轻,实在让人没信心。
“妈,这是我师傅的儿子,你别看人家年轻,八级炊事员,第三轧钢厂的大厨,在厂里是这个(大拇指),也就是我师傅让他来,不然咱家可请不来。”李奎海说着。
张桂芳一听也是惊讶,这年纪轻轻的小同志竞然就是八级炊事员了,还是轧钢厂的大厨,但想到是她儿子的师傅的儿子,也就理解了。
她儿子的师傅是鸿宾楼大厨,在鸿宾楼厨艺最好的。当何保国来时,也快开席了。
何保国也看到了李奎海的对象,挺精神的一个姑娘。。
徒弟结婚,何保国也不小气,给了个5元的红包。
这年代给个红包一般都是几毛几分,能给个1元就算很大方了。而李奎海家这次办酒席虽然准备的食材不是太好,但也并不寒酸。傻柱发挥了厨艺,做出的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称赞。
因为傻柱太年轻而轻视的,也都不敢相信。毕竟年纪轻轻就能有如此厨艺,可不多见啊!“这猪肉炖粉条可真香。”
“土豆丝也好吃啊!”
“就这厨艺,很多七级炊事员都比不上吧!”
“莫说是七级炊事员了,我看至少比上六级炊事员,甚至五级炊事员。”“听说是奎海他师傅的儿子,人家可是第三轧钢厂的大厨,才16岁呢!”“可真是有本事啊!”
“真是有出息。”
“我听说奎海他师傅原本也是轧钢厂的厨子,要是不走,留在厂里没准能当个食堂主任。”“那他为什么不继续在轧钢厂干?”
“好像是为了抓个敌特,总之人家有本事,觉悟高。”
何保国是李奎海的师傅,也没法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