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都市言情>四合院:重生50,傻柱他爹> 第12章 过年,喝茅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章 过年,喝茅台(3 / 4)

直接把贾东旭拉进黑名单,可再给介绍对象时也得多掂量掂量。

贾家的条件本就一般。

老贾活着那会儿,家里确实宽裕,可老贾走得早,攒下的家底早让贾张氏败得差不多了。

等贾东旭长到能挣钱的年纪,贾家才慢慢缓过劲来。

可贾东旭进厂才几年?

如今就是个一级钳工,技术不算拔尖,工资也高不到哪儿去。

要说贾家现在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台缝纫机了。

家里有这玩意儿,外人看着总觉得家底厚实。

可实际上贾家买缝纫机的钱,大半是从老易那儿借的,还搭进去不少老本。

说是借钱,贾家却跟忘了这茬似的,从没提过还钱的事。

老易倒也沉得住气,愣是没催过。

贾东旭每月领了工资,先紧着自己花销,半分没想着先还老易。

这事把一大妈气得够呛,背地里没少嘀咕。

聋老太太却跟没事人似的,乐得清闲,反正不关她的事。

……

“师傅您歇着,我给您沏茶。”

鸿宾楼后厨,何保国刚迈进门槛,个瘦高个儿就端着茶缸凑了上来。

这是他新收的徒弟牛大勇,十六岁,比傻柱还大一岁。

人如其名,生得又矮又瘦,跟“大勇“二字半点不搭边。

不过这小子机灵,学厨也有悟性,何保国看着顺眼。

之所以收徒,倒不是真想带出个能手,主要是鸿宾楼里其他大厨都带着徒弟,他若没个徒弟在身边,倒显得不合群。

有了牛大勇在,何保国上班更清闲了,还能多个耳目打听消息。

按行规,学徒头三年就是打杂的命,端茶倒水挨骂都是常事,学本事得等三年后。

可何保国破例,刚收徒就教了牛大勇几手。

这小子感动得直抹眼泪,对何保国死心塌地。

其实何保国也没教多深,就指点指点刀工,教两道家常菜。

但比起其他师傅动辄打骂的做派,他这已经算菩萨心肠了。

老易和刘海中倒是收了好几个徒弟,尤其是刘海中,教得用心,徒弟个个出息。

老易就不同,除了贾东旭,其他徒弟基本放养。

何保国抿着茶,听牛大勇絮叨胡同里的新鲜事,偶尔应两声。

没多会儿,牛大勇就抱着土豆去案板前练刀工了。

刀工这玩意儿,全靠勤学苦练。

何保国自己也没少下功夫,如今这手刀工比原主还利索。

心情好时,他便多指点牛大勇两句,哪怕只是零星几句,也够这小子乐半天了。

“傻柱学厨那会儿倒刻苦,可惜天赋差了点。”

看着牛大勇切土豆的背影,何保国暗自琢磨。

若他肯用心教,牛大勇将来未必不能超过傻柱。

不过何保国连傻柱都没教全乎,更别说这半路收的徒弟了。

看了会儿,何保国转身跟其他师傅闲扯起来。

腊月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猪肉……

年味儿越来越浓,街上到处是放小鞭炮的孩童,欢叫声能传出半条街。

轧钢厂早放了假,何保国也落得清闲。

今年三家约好一块儿过年,易家、何家加上老太太,凑在一起更添喜气。

老易起初还想叫上贾家,却被贾东旭婉拒了。要说贾张氏的心思,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不过是想蹭些便宜罢了。

关键还得看何保国的态度。何家与贾家虽是门对门,如今却势同水火。

何保国早放了话,绝不可能与贾家同桌吃饭。他与老易倒是交情深厚,老太太平日里也常照拂傻柱,甚至拿大宅子换了何家的小房子。

这顿年饭让何保国感慨万千,仿佛回到童年时光。

虽无电视可看春晚,却洋溢着暖融融的年味。

三家合办的年货极其丰盛,光是年夜饭就由傻柱操持出八道荤菜,鸡鸭鱼肉应有尽有。

这年头能摆上四道肉菜都算稀罕,八个肉菜简直令人咋舌。

席间何保国逐道点评菜品,只挑不足说——免得傻柱骄傲自满。

傻柱听得认真,虚心记下每个建议,这对提升厨艺大有裨益。

小雨水早先偷吃了蒸糖糕,这会儿撑得直打嗝,面对满桌佳肴竟提不起半点食欲。

老易特意备了好烟好酒,茅台刚亮相就引得何保国眼睛发亮。

这等名酒非同一般,1915年便在海外斩获大奖,两年前更被正式定为“国酒“。

解放前买瓶茅台至少得花半个银元,贵的要两银元。

去年成义、荣和、恒兴三家私营酒坊合并为国营厂,启用“工农牌“商标。

何保国记得茅台共有四个经典商标,除工农牌外,还有五星、飞天和葵花牌。

老易竟悄悄备了两瓶茅台,着实让人意外。

香烟也不含糊,带滤嘴的款式在当时属实罕见——多数烟没有滤嘴,抽起来又辣又涩,何保国为此还专门买过滤嘴配件。

老易拿出的烟一看就是高档货,这等烟酒开销绝非小数目,过年倒是让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