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难道我们不是宿敌吗> 此心安处(大结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此心安处(大结局)(2 / 4)

过了项目开始之前的第一轮研讨会。

虽然,楚天青早已提前和林知夏打过招呼,但是,其他组员并不清楚她的家庭情况。

作为指导老师之一的谭千澈对他们的迟到显然有些不满。那是七月底的一个艳阳天,楚天青才刚踏进实验楼的电梯,就看见了谭千澈。

他穿着一件衬衫和长裤,手里拿着一份文件,目光从她和纪明川身上扫过,淡然开口问:“你们为什么没参加前天的研讨会?”楚天青也淡然回答:“我和林老师请过假了。”谭千澈又问:“林老师说你是因为家庭原因没来,家里出了什么事?”“外婆生病了,做了手术,"楚天青简略回答,“谢谢老师关心,我会抓紧时间,不让个人问题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工作。”谭千澈把文件从左手换到了右手上:“做出成绩才是最重要的,别说大话,好高骛远的人,连一件最简单的事都做不成。”电梯门打开了,楚天青还没来得及回答,谭千澈已经快步走出了电梯。纪明川川在他身后点评了一句:“说实话,他给人的感觉就是挺装的。”楚天青连忙拉住纪明川川的袖子:“你小点儿声啊,别让他听见了。”谭千澈早已走远了,他的背影消失在走廊尽头。纪明川依旧平静:“听见就听见了,没什么事,他不也说了你讲大话吗?”楚天青笑了起来:“可是我现在确实什么也没做啊,我四月提交的论文还没审完呢,也没发表

纪明川打断了她的话:“你一定会有突破,甚至可能超过谭老师,他对学生总是很严厉,也没说过几句好话,只有你能让他刮目相看。”“你好像不太喜欢谭老师?"楚天青试探道。纪明川跟着她往前走:“反正以后你要是造出了海底潜水艇,或者银河系探测仪,我不会邀请谭老师来看你的那些发明……”楚天青"扑哧”一笑:“当然不能邀请谭老师了,我都答应你了,那些东西要是真能做出来,我只送给你一个人。”

纪明川也笑了,抬手挡住自己扬起的唇角:“行,我记住你的话了,以后再说,现在,先把手头的项目做完吧。”

楚天青点了点头。

其实她认同谭千澈刚才的那句话,她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而这一切,只能通过成果证明。

从这天起,楚天青和纪明川正式加入了量子芯片研发的项目组。纪明川的任务相对轻松一些,主要负责数据整理和辅助算法研究,而楚天青肩负着更重的责任。她的工作量之大,难度之高,远远超过了纪明川和她自己的想象,对她来说,不仅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楚天青努力保持自己心态平稳,作息时间也很正常,但她每天都在思考自己的工作内容,只要一闭上眼,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各种算法和推论。困扰她多年的焦虑感也消失了,她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考虑其他事情,唯一的目标就是完成任务。

她的世界变得很小,几乎总是围绕着实验室、研究数据和量子芯片展开。2028年寒假,楚天青没回家,暑假,她也没回家。她和团队成员一起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量子芯片的研发路线终于变得清晰。

虽然,进展比她的预想得缓慢,但是,每一步都值得骄傲。她不断思考如何改进实验、如何突破难点,每天晚上做的梦都和芯片相关。2028年十一月的一天晚上,七点十分,已经是大三学生的楚天青依旧坐在实验室里,盯着电脑屏幕上的代码。

她正在调试一种全新的量子芯片架构。这是一个挑战重重的项目,汇聚了她整整两年的心血,还有林老师多年来的实践经验,也寄托了她对未来科技的慎憬。

芯片的设计已经完成,目前进入了最后的调试阶段。量子芯片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处理量子计算过程中的热噪声。这些热噪声主要来源于控制信号、环境干扰等等,因此,冷却系统必须维持接近绝对零度的环境,却也会产生极大的能耗。

因此,楚天青改进了量子比特布局和通信系统,整体优化了硬件设计和软件算法,大大降低了噪声,这一创新设计,减少了低温环境下的误码率与操作延迟。

调试阶段的第一组数据出来了。

楚天青睁大了双眼,误码率0.5%,相干时间110微秒!她从未见过这么好的结果,精神都有些恍惚了,还以为自己正在做梦。第二组、第三组数据接着浮现在屏幕上,每一组的结果都是超乎意料的好,非常好,好极了。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项目组,甚至惊动了林知夏。经过林知夏的亲自验证,楚天青亲耳听见她说:“这真的是一个突破性进展,也许再过两三年,我们的量子芯片就能商业化了。”量子芯片商业化之后,在许多特定领域,量子计算机的速度会远远超过传统计算机,比如,在制药领域,量子计算机能够模拟复杂的分子和化学反应,极大缩短新药的研发周期,甚至能找到基因突变与疾病之间的关系,预测个体对药物的反应。

林老师说,再过两三年,量子芯片就能商业化了?现在是2028年,也就是说,到了2030年,也许楚天青就能亲眼见到第一台真正商业化的量子计算机。

那一块芯片,即将改变世界。

2029年上半年,楚天青的工作又有了显著的成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