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
楚天青今天穿了省立一中的校服。这或许是她最后一次穿校服了,她心想。高三(十七)班的教室里,楚天青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见冯康正拿着一根拖把,低头拖地。
宋远舟喊了冯康一声:“你怎么又在拖地啊?”“咱们班的教室半个多月没人打扫了,"冯康回过头来,“我就顺手再拖一遍话音未落,王老师快步走进教室:“好,同学们,都回到各自的座位上。冯康赶紧收起拖把,跑回了他的座位上。
王老师把她的水杯放在了讲桌上。她手里拎着一个袋子,里面装满了学生的毕业证。她大声说:“来,宋远舟、郑相宜,你们俩来帮忙发毕业证。”宋远舟和郑相宜走上讲台,接过袋子,开始发放毕业证。王老师又说:“再等等啊,十分钟后,我带你们去机房填志愿,然后领取档案袋,再去参加毕业典礼,你们就算是正式毕业了。”教室里格外安静,无人开口说话。
王老师反倒笑了:“我对我们班同学还是挺有感情的,这剩下的十分钟,就当是我们最后一节班会课吧。”
她的目光从每一个学生脸上扫过:“老师以前和你们说,高考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这话呢,是对的,也不全对。考得好的同学,进入大学以后,也要有自己的规划。没发挥好的同学,千万别灰心,未来还有很多机会在等你,只要你还愿意相信自己,那你的未来就是你最想要的样子。”楚天青忽然想起,自己曾在一本书里看到过“共振法则”这个词,意思是,当一个人频率稳定而清晰,对准自己渴望的目标,外界也会慢慢与之共振,吸引来相似的能量与机会。
这大概是真的。
楚天青心想,凡是她真正渴望的,最终都如愿降临。比如,全国科技创新大赛的金奖,全省高考状元的荣誉,丰厚的奖学金,北大的录取通知书。还有比这些更珍贵的,是她如今所拥有的,健康、平稳、坚定的心态。那是她获得一切回报的根源,也是她未来人生中最可靠的依靠。“好了,同学们,今天的班会到此为止,"王老师拍响了讲台,“填报志愿的时间到了。”
王老师开始组织全班排队,带领大家前往实验楼的机房。同学们按照学号上机,王老师要求每个人先更改默认密码,再填志愿,保护志愿的安全性。
楚天青迅速完成了密码修改,也打开了填报志愿的页面。她申报的是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类。确认、提交,一切顺利。楚天青提交完志愿,扭头往后一看,发现陈曼坐在过道的另一侧。陈曼正在检查自己的志愿填报记录。她再次登入了系统,她设置的密码位数长达十八位。
好复杂的密码?
楚天青很惊讶,却也没说什么。
她站起身来,跑到了另一组,纪明川正坐在这里,他果然和她申报了相同的志愿。
她又去了第二组,找到了郑相宜,郑相宜选择了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太好了,楚天青心想,自己能在大学里见到郑相宜了。最后,楚天青绕到了顾思安的电脑前。
顾思安填报了上海的高校。她转过头,有些感伤地叹了一声:“我们要分开了,你和郑相宜都要去北京了,我只能一个人去上海。”“我们寒暑假还可以再见面,"楚天青还是很乐观,“我们平时可以发消息,打电话,你不要难过了。”
全班同学基本都填完了志愿,王老师带领同学们返回教室。从实验楼走回教学楼的路上,太阳正盛,暑气袭人,楚天青跑到了陈曼身边,低声问:“陈曼,你报了哪一所大学啊?”陈曼头也没抬:"保密。”
楚天青又问:“那你可以告诉我,你要去哪个省吗?”陈曼抬起头,对上楚天青的视线:“广东。”广东省?离省城好远。
陈曼放缓了脚步,落到了队伍的最后方。楚天青走在她身边,她们二人几乎是并肩同行。
楚天青对陈曼充满了好奇,其实还有很多话想问陈曼,却不知道自己应该从哪里开口。她时不时看陈曼一眼,陈曼大概是被她看得无奈了,唇边扬起一点笑意。
楚天青自言自语:“你真的很厉害,我说真的……你也经常开导我,我觉得你特别聪明。而且,你总是很冷静,好像从来不会慌张,也不会哭,你是我认识的…内心最强大的人。”
陈曼依然在笑,却没有立刻回答。走了几步,她才低声说:“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
“什么意思?"楚天青追上她的脚步。
陈曼说:“郑相宜温柔细腻,顾思安勇敢坦率,你聪明又敏锐……每个人的性格,都是她们过去的经历塑造出来的。”“那你呢?“楚天青轻声问,“你为什么养成了这样的性格?”陈曼侧头看了她一眼:“我啊,就只是学会了接受。平静不是因为我天生淡定,而是因为我明白了,有些事急不来,也不该急。”楚天青似懂非懂:“我还是没听明白。”
陈曼忽然伸了一个懒腰,阳光洒在她的头顶上,把她的黑发照出一根一根银丝。
她仰起头,望向远方:“我有两个姐姐,还有一个弟弟。在家里,爸妈不管我,我是在县城长大的,外公外婆抚养我,生活条件和我弟弟比起来,差太运了。我小时侯哭得太多了,眼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