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彪悍女在七零> 纷纷表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纷纷表态(3 / 4)

赵广汉把我撵走,他们对赵广汉也不满,所以希望我在的期间给赵广汉多多下绊子,治治他。第二,社员们没有机会参与到大队的工作中来,大队干部怎么说,他们就怎么执行,没有主人翁的意识,所以觉得不管大队领导干部换成谁,他们都过一样的日子。”

苍阔心心里头豁然开朗,十分认同颜红旗的观点。说:“这样更好,就怕这个大队上下一心。”

颜红旗脸上露出一抹笑容,说:“要是真能上下一心心,如果赵广汉真能让人人都信服、听话,杨木大队也不会成为让县革委会都犯愁的地方,也就不会派我来了。”

三人的住处在大队部的后院,但是从侧面单独开门的。相比于大队部的高大、宽敞,后院就显得低矮了许多。

从今年1月开始,本县城镇知识青年下乡政策有所调整,跟罗红霞和苍阔两人息息相关的,就是符合留城政策的青年主动下乡,可以保留其城镇户口。罗红霞是独生女,苍阔兄姐都去支边了,两人都符合留城政策,所以不用转户口,这也是颜红旗同意两人跟随而来的重要原因。保留城镇户口,就有每个月30斤的供应粮,能保证即便在乡下赚不到公分,也饿不着。

按照知青分散安置的原则,每个公社都建了知青点,杨木大队也有,就建在村子西边的黄土坎子上,站在大队部,仰头能看见房子的一角。杨木大队的知青点主要安置的是燕市来的知青,三女五男,总共8个人。颜红旗没打算让罗红霞住过去,大队部后院闲房不少,便也让苍阔住了下来。

据帮他们安排吃住的妇女主任郝卫红介绍,大队部和学校的砖都是从不远处高山上的野长城拆下来的,这段长长的,蔓延了好几个山脉的长城,有说是宋朝时候建立的,有说是明朝,不光杨木大队去拆,其他几个大队也去拆。这种经历百年甚至千年风霜的老物件,用来建学校、建大队部这种公家单位,能镇得住,但用在个人家住宅,大家伙就不敢了。所以后院这排房子用的是土坯和石头,但也比一般人家的房子要好了许多。刚进到院子,就遇见了端着洗脸盆出来倒水的关小燕。冷不丁看见颜红旗一行三人,立马停住手上泼水的动作,下意识就想转身回去,但还是忍住了,不尬不尬地对着院门的方向笑了下,说了声“颜书记,回来了。”

这位是杨木大队小学校长,也是唯一公派老师兼校长康明的媳妇。康明不是本村人,来到杨木大队小学后,就在这里住着,后来和关小燕结了婚,两人也把家安在了这里。

两人占的是东边的两间正房,颜红旗和罗满霞住了西边的两间。苍阔一个单身小伙子,不好意思和他们同住正房,住进了靠东边的一排厢房中的一间。农村以东为尊,一般人家的东边住的都是家里头地位最高的人,经历了前几任的支书,关小燕都心心安理得地占据着东房,可见识了颜红旗的厉害后,关小燕就心虚了,刚刚还在和康明商量,要不把东屋让出来。可把东屋让出来,就护了赵广汉的面子,两人商量来商量去,最后还是决定先这么着,观望观望再说。但关小燕看见颜红旗就会想到她把熊老二踩在地上动弹不得的那一幕,就止不住心里头发颤,想想以后还要和这个人生活在同一院子里,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连夜搬家的心都有了。

“回来了。”颜红旗对着她笑了笑,跟罗满霞一起回了屋。等颜红旗身影消失在房间里,关小燕才敢轻轻将水泼在院子中,而后轻手轻脚地关门回屋。开始琢磨着,要不要去找大舅批块宅基地,在村里头建所房子康明志向远大,在杨木大队小学这个算上他只有三个老师,四十五名学生的小学校,只不过是短暂停留罢了,他想往公社小学,甚至县城学校里调,所以根本就没想着在杨木大队久居。

可是如今,想想要和颜红旗这个厉害人日日夜夜想对,她就心窄,喘不过气来!

颜红旗自然不知道她将关小燕吓成这样。她对宿舍的环境还是满意的。赵广汉虽然有意为难新来的支书,但面子工程做得还不错,提前让人打扫了房间,还用白间纸糊了顶棚还有墙,窗户纸也新换了,玻璃擦得干净、明亮。据郝卫红说,这都是她带着村里头的妇女们干的。同时,她还跟颜红旗透露了关小燕、康明两口子和赵广汉之间的关系。当时颜红旗便问:“照你的意思,杨木大队但凡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是赵大队长的自己人?”

郝卫红连忙摆手,说:“我不是这个意思。康明是先被分来了杨木大队小学,之后才成为大队长的外甥女婿的。”

颜红旗笑笑,没再说什么,她看得懂郝卫红透露这些信息的微妙心思,看来这些干部们之间,也不是铁板一块。

午餐是大队招待的,郝卫红亲自掌的勺,腊肉炒小白菜,小鸡炖小蘑菇,摊鸡蛋,主食是小米捞饭配着米汤。

捞饭是本地的一种做法,先把米在大锅里面煮,煮得六七成熟,把米用筑篱捞出来,控干水份再上锅蒸,这样做出来的饭吃着肉透透的喧腾,还能有香浓可口有营养的米汤喝。

本地不产大米、白面,主要作物是玉米、高粱、小米、黄米、荞麦等,小米算是其中的细粮。

有细粮,有肉,有鸡,有蛋,这样的招待规格着实不算低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