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为三级,第一级院试,考取的入府、州县,成为秀才、童生。
第二级乡试,三年一考,秋季在州县举行,只能由本省的秀才或者童生可考,考中着称为举人。
第三级会试,也是三年一考,在长安举行,乡试后一年的初春开考,中榜着称为贡士,第一名是会元。
让李世民感兴趣的是后面还有第四级考试一一殿试。殿试就是在太极宫举行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取中着统称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三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第二甲取十人,其余进士均为第三甲,定下三甲名次后,在宫中举办典礼,宣布名次,亲自给三鼎甲授官,广告天下,作为当之无愧的天子门生!
李世民看到这里,瞳孔骤颤,“天子门生"在他眼中无限放大。身为帝王,他清楚,这样一番操作下来,最后能从殿试脱颖而出的士子们与他的羁绊有多深。
金榜题名、天子钦点,此后不用向世家低头。而那些从万千人中杀出来的英才,将来不再是什么博陵崔氏、荥阳郑氏的门客,而是…天子门生!
然后……就是在长安让状元郎带着进士们在朱雀街跨马游街,百姓可以扔花扔香囊作为祝福,拒绝扔果蔬,尤其体型较大的瓜果一类,容易伤人……………“李世民执笔批注,确实要防止一些尖酸小人浑水摸鱼,一定要派重兵保护好这些士子们。
若是下一届打算如此办,李摘月建议最后会试录取名额在百人左右,最好超过百,若是二三十人,还是不要浪费这个钱。还有,就是现如今考试科目分为常科与制科两类,常设的科目虽然种类多,但是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被重视,大多偏重明经、进士两科,作为官员,比起风花雪月的锦绣文章与诗词,自然能干实事最重要,毕竞是要管理百姓的,所以,明法、明算、明经要作为重要科目……以及还有附带的防作弊手段,糊名誉录制度,将试卷上考生的姓名、年甲、籍贯等密封去掉,代之以字号,防止考官徇私舞弊,誉录就是让旁人将考卷抄写一遍,防止熟悉之人辨认笔记,此种用法可在难度较高的乡试、会试中应用,院试不必如此费劲折腾。
还有科举回避制度,李世民一看名字就知道内容,从汉朝起,就有官员的回避制度,想必科举应该大差不差,他一看,果真如他所料。看完以后,李世民心中豪情万丈,恨不得仰天大喊三声,不过因为顾忌孩子在跟前,他要维持威严,硬是控制住自己汹涌的情绪,嘴角裂开,笑的万分和蔼,“摘月,你这个科举新策很好,想要什么,尽管说!”李摘月不语,只是一昧地瞪大眼睛看着他。李世民一时不解,眼神询问磨墨的张阿难。张阿难低头看了看踮脚扒着桌案的李摘月,无声地说了句,“道观!”李世民;!
他一拍脑门,当即干咳一声,“朕没忘,不如朕将你的紫微殿给你改建成更大的紫微宫可好?”
“!“李摘月瞪眼,大眼满是控诉。
怎么能这般糊弄小孩。
明明他之前承诺了,要在长安给她建立一个大的乾元观。现在居然缩水一半,不止宫外的没了,连乾元观也不让盖!最后用紫微殿改建敷衍她。
这人!
这人真当她是三岁小孩子来哄!!
李摘月绷着小脸,面无表情道:“陛下,贫道觉得自己需要找个名川大山修炼,宫中不适合贫道,今日就向陛下请辞!”李世民:…
李摘月气的毫不客气地踹了一下桌子,然后转身就要跑。“别气!"李世民眼疾手快,在小孩飞跑出去的那刻,将人捞住,“气性还是这么大,紫微殿原先的布置有些敷衍,改修紫微宫,也不耽误你外面的乾元观!朕给你出钱修,如何?”
被横腰搂住的李摘月眼含狐疑,“君无戏言?”“君无戏言!"李世民叹气。
都这样说了,他还能怎么办,而且孩子拿出来的科举新策着实戳到了他的痒处。
李摘月顿时满意了,示意他将自己放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