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历史军事>朱棣:我家老四,学我靖难造反> 第89章 明朝文官就是最大的阴谋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9章 明朝文官就是最大的阴谋家(1 / 2)

【首先,被武宗抄家的平江伯陈雄恢复爵位,被革职流放的前兵部尚书刘大夏恢复名誉,前工部尚书杨守随、户部尚书韩文等一众被革职抄家的官员纷纷恢复名誉,并且官复原职。

明实录用一句话概括,凡锦所耕,至予夺者惜复固。

就是凡经刘瑾之手处理的官员,无论对错,全部官复原职,甚至还升官儿了。比如兵变的幕后主使英国公张茂,在赋贤多年之后,再次提督京城12团营,重新掌握了京军的绝对控制权。而被武宗钦命节制京军的靖阳伯神鹰,上任四个月就被薛爵可别让了。

兵变的其他几个参与者,御雍监太监张勇,兄弟张父封秦安伯,弟弟张荣封安定伯,三边总治杨一清从都察院右都御史升户部尚书。

宁夏叛乱的主要嫌疑人,前宁夏副总兵杨英升从一品都督同知进京,负责提督京城九门的防务。张茂总领京军,杨英提督九门,张荣掌印司礼监兵变,一掌彻底控制了京城军政情报所有要害部门。之后就是全面推翻刘瑾的变法。

正德五年十月,内阁上书修改刘瑾变法一十八款,我们以其中一条为例,内容是浙江市舶司内臣亦阁去,并监管沿海军卫有司。

意思是内阁将朝廷派驻浙江市舶司的太监全部撤走之后,又让浙江市舶司拥有了指挥沿海卫的权利。市舶司负责明朝的海外贸易,朝廷就是因为怕市舶司走私,才在东南沿海设置的被倭军。结果内阁先是撤掉了浙江都指挥金事刘敞、浙江被倭官魏文礼和扬州被倭官袁杰,之后又让市舶司控制了被倭军。斗反天罡这么做的直接后果就是东南沿海各省东林党的地盘在经济和军事上已经事实上独立了。刘瑾被杀之后,被刘瑾抄家的官员,土地全部归还,经刘瑾之手审判下狱的犯人全部释放,朝廷派往各地的御史、太监等巡视官员被全部革职,全国清查屯田的账册被全部销毁。南方各省被武宗削减的乡试、会试名额恢复,从前被武宗钦点不许进京的浙江余姚、江西万安、江西南城三地,依旧可以进京做官。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武宗继位5年以来的努力,一夜之间付诸东流。

自正德五年刘瑾被杀以后,武宗失去军、政财一切权利,只能在大内西院猥琐发育,等待时机。正德十年,掌管禁军40余年的太师英国公张茂去世了,武宗的机会来了,武宗再次尝试争夺对军队的控制权,这才有了之后的武宗亲征和应州大捷。】

【刘瑾被以谋逆罪论处,至此,所谓的刘瑾集团全军覆没,而那些被下野的官员,全部官复原职!】【既然说到这里,那么我们就回过头,去说说明英宗朱祁镇的故事!】

【正统十四年七月,宣府的风裹着沙砾打在张承的甲胄上,发出细碎的“沙沙”声。】

【那风是西北特有的,带着草原的凛冽与戈壁的干燥,刮在脸上像钝刀割肉,可张承却浑然不觉,他的注意力全被总督府朱漆大门后传来的争执声勾着,连指节因攥紧环首刀而泛白的刺痛,都被压在了心底。作为神机营的副千户,张承的职责是掌管军中火器的分发与操练,本不该掺和朝堂上那些弯弯绕绕。可半个时辰前,他奉命送一批新造的迅雷铳到总督府,刚到门口,就听见兵部侍郎于谦的声音从门缝里挤出来,带着平日里少见的急切:

“杨总兵,粮草押运必须按原计划走!大同至宣府的粮道本就艰险,若中途有半分延误,前线数十万将士断了粮,咱们怎么向陛下交代?怎么向天下百姓交代?”宣府总兵杨洪的回应却透着一股刻意的含糊,像是嘴里含了棉花:“于大人莫急,户部那边……自有安排。

周主事昨天还派人来传信,说粮草已经在路上了,误不了事。”

“安排?”张承在心里默念这两个字,眉头拧得更紧。

三天前,他奉神机营总兵的命令去户部提调本月的粮草,却在太仓外撞见了诡异的一幕:户部主事周显正指挥着锦衣卫,将五十车本该发往神机营的粟米搬上一辆辆没有官府印记的马车。

当时他上前追问,周显先是愣了愣,随即堆起假笑:“张千户这是做什么?这些粮草是陛下特批调走的,有旨意在此。”

张承要见旨意,周显却支支吾吾地往后退,眼神飘向远处的锦衣卫指挥使,嘴里嘟囔着:“旨意是王振大人亲自转交的,你要是不信,去问王振大人便是,何必来为难我这个小主事?”后来张承真去了王振的府第,可门房只说“大人正在会客”,连通报都不肯。

直到他在府外等了两个时辰,才看见吏部文选司郎中刘睿从里面出来,刘睿穿着一身崭新的绯色官服,手里把玩着一枚玉扳指,脸上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与平日里谨小慎微的模样判若两人。

更让张承心神不宁的,是午后从京城传来的朝会消息。

亲兵小李把刚烤好的麦饼递给他时,声音里还带着惊惶:“张千户,您听说了吗?陛下要亲征瓦剌!满朝文武都反对,邝尚书当场就叩了头,额头都磕出血了,可王振大人说邝尚书“动摇军心’,直接让人把他拖出大殿了!”张承咬了口麦饼,干涩的面粉剌得喉咙发疼,连带着心里也堵得慌。

他想起早上在总督府外,看见吏部尚书王直拉着于谦的手,嘴唇动了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