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历史军事>朱棣:我家老四,学我靖难造反> 第45章 父子争辩,读书无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5章 父子争辩,读书无用?(1 / 2)

朱元璋由于皇长孙死于天花的缘故,因此对这个病极其上心。

但朱棣不同,他只觉得很可惜,若是朱佑樘不死,大明的命运肯定就不同了。

朱见深的眼光还是没问题的,知道让儿子来大乾学习。

只可惜,朱佑樘还是死在天花之下。

他相信,若是朱佑樘能回到大明,肯定会成为皇帝。

以他见识过外面的眼光,肯定能将大明治理好。

【朱佑樘的天花,越来越严重,随着时间的推移,若再得不到治疗,即便是打疫苗也没用了。】【但好在关键时刻,张懋上报此事,疑似皇帝朱高曦宗亲染上天花,最后根据情报网,确实查出来,朱佑樘是朱高爆的本家。

虽然当时的朱高爆不在大乾,而是在万里之外的非大陆,但大乾高层对此事还是很看重,于是电报了此事。

朱高曦听到以后,立刻命人开通绿色通道,派车将朱佑樘送达大乾第一医院!】

闻言,朱棣满意的点点头。

不由的看向朱高爆。

老四不仅在海外做出了大乾这样的政绩,还如此在乎血脉亲情。

知道朱佑樘身份以后,并没有见死不救。

哪怕最后没有救回来。

但至少,这份心意是让朱棣很满意的。

所以,此刻在朱棣的内心之中,他多少有些认可朱高曦。

心想或许可以传位给朱高爆。

当然,有些政策他其实是不太认同的。

“老四,你让大乾百姓都去读书,难道没有想过后果吗?这会动摇国之根本!”

朱棣的话,得到了朱高炽的认可,他的认知里,读书是很高贵的事情,书籍就应该被严加看管,怎么能让百姓肆意读书,这明显不符合大明律。

明律规定:私习天文者斩,私藏兵书者流放。

若是放任百姓读书,很有可能会造成民贵君轻的儒家思想,导致皇权的神圣受到质疑!

“皇帝是担心?”朱高燈没有反驳,只是反问道。

“基层治理需大量识字的官吏,所以必须要有文官,但这些人的思想,是很难通过皇权来改变的!”朱棣每天紧锁,认真道:

“自古以来,王朝更迭的背后,永远少不了读书人的手段,因此你让百姓都读书,岂不是增加了危险?”

朱高曦笑了笑,还是没顺着朱棣的话说。

“爹,你知道想让天下百姓都读书有多难吗?”

朱棣脸色骤变,不明所以。

“从大秦到大明,不知诞生了多少位皇帝,可从来没有皇帝办到让天下人都读书认字,所以这个比当皇帝难得多!”

读书认字,是文明升维的基石。

随着读书认字的人越多,经济、科技、甚至是社会治理,都会登上新的台阶。

反而会让国家更安定。

朱棣认为读书人越多,越可以出现造反。

可事实恰巧相反,当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读书开智,大家都会产生各自的思想,反而不会被人轻易的忽悠造反。

“哼!”

朱棣冷哼一声,懒得理会朱高曦。

他还是认为,朱高曦的做法太荒唐,皇帝就是要控制百姓的思想,你让所有人开了智,谁还会尊重皇帝。

看看现在那些读书人,嚣张的模样。

只知大明,不知朱家人名臣,只需要一个就够了。

太多的话,就是对皇权的冲击!

朱棣反而有些窃喜,你老四也不是当皇帝的料!

朱棣想到脑海里的朱元璋,打算下套:“老四,你爷爷当初最恨读书人,你这样做他会心寒的?”“我们老朱家是以卑微出身取得天下,我爷爷年少时为乞丐、和尚,饱受地主文人欺压,所以他称帝以后,对士大夫阶层产生了变态敏感。”

朱高曦也有些气愤。

“爷爷当初为此杀了那么多人?结果呢?他依旧不敢杀光那些不听话的文官,原因文人太少了,他还是要以这些人来治理天下。”

“但若是我的话,这些文人杀了也就杀了,要杀就杀光,知识并不那么高不可攀,只要下功夫,天下百姓都有机会博古通今!”

朱棣大喜,他就是要引导老四说出这番大逆不道的话。

却没想到,老爹朱元璋却显得很冷静,甚至还认同了朱高爆的话。

“你家老四说的对,文官集团既然在危害大明,那就杀光他们,换一批人来当官!”

可惜他现在不是皇帝了,一切都要由朱棣来决定。

朱元璋也懒得理会这些。

他更在意刚才天幕话中的另一个东西。

“这电报居然能横跨万里快速的传递消息,当真是神物啊,若是能用于战场上,天下还有什么仗打不赢?”

朱高曦远在万里之外,却能快速的收到消息,并且将命令传回来,确实有些匪夷所思。

朱元璋让朱棣问问。

但朱棣看了一眼朱高曦,索性懒得询问。

问了对方也不说。

老四这小子一直在藏东西。

【当时朱佑樘重病的地方距离大乾第一医院还是很远的,至少有六百里,若是坐车过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