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安南实际上也是因为当时的内阁大臣都觉得,得到这块弹丸之地的损失要大于收益。】
【此举还可以缓解困扰明朝数十年的叛乱,边防压力得到缓解,可从长远来看,这个决定削弱了大明对中南半岛及其沿海地区的统治权。】
【这里就能看出明成祖朱棣的战略眼光之恐怖,此前通过他的努力的,大明势力已经扩张到了整个中南半岛,各国都要俯首称臣。】
【放弃安南,意味着明成祖朱棣苦心经营的海外基地也变相被放弃,华夏再次进入真正的锁国。】
【随着安南建国以后,国力得到提升,除了漠北的威胁以外,如今的西南边境也逐渐成为心腹大患!】
朱元璋听着这番天幕的言论,忍不住赞叹朱棣:“老四,没想到你的眼光如此狠辣,能看出这安南对大明的重要性,咱不如你!”
两次......天幕里的人提了两次成祖......朱棣被打断思路,有些愧疚,因为他刚才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这件事。
说实话,他也没想过安南有什么重要作用。
【很多人说我这也就是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待,当时的情况下谁又能看出来安南的重要性?】
【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夏元吉是极力反对放弃安南的。】
【要知道,这夏元吉是什么人?大明最抠门的人,曾多次劝朱棣不要北征,甚至不惜得罪朱棣,他难道算不明白安南的这笔账吗?】
又是夏元吉!
天幕两次曝光夏元吉的所作所为,都精准判断了当时大明面临的问题。
这让他得到了众人的推崇。
夏元吉看上去面不改色,可内心却已经非常喜悦。
若是他有机会能辅佐千古一帝的话,是不是也能成为诸葛亮那般流芳百世的名臣!
想到这,夏元吉有些期待。
【安南这事情,更加让我敬佩老祖宗朱高爔,他曾经说过一句话:治国之道,不在一时之得失,而在万世之安危。】
“说的好!”
朱棣眼睛里迸发精光,转头看向旁边的朱高爔。
对方能说出这番话,也确实无愧于千古一帝之名。
朱棣的赞扬,让朱高爔成功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尤其是在场大臣。
他们的内心已经在思考,朱棣此番对晋王的夸赞,是不是晋王要开始受重用了。
朱高爔感受着周围异样的目光,顿时有些无奈。
原本还是有机会当皇帝的,现在被天幕曝光,朱棣以后不会轻易相信他的。
朱瞻基看着群臣对四叔尊崇的目光,顿时有些不满。
在看到爷爷似乎没有怪罪他丢掉安南之事,朱瞻基便鼓足勇气,上前正色道:“皇爷爷,此番道理,孙儿必定牢记于心!”
朱棣也察觉到气氛有些诡异,很快就明白其中道理,欣慰的看向朱瞻基道:“知错就改,才担得起圣孙之名。”
“答应爷爷,今后无论如何你手上都不能沾染朱家人的血!”
朱瞻基愣了愣,看出来朱棣很在意此事,反正他杀朱高煦的时候也没见血,故而笑道:“皇爷爷我答应您。”
“那就好,那就好!”朱棣听到朱瞻基的答案,心中很满意。
看着朱瞻基,朱棣心想天幕的出现或许就是为了让他改变后世发生的事情。
虽然老大的死无法避免,但他一定要将好圣孙培养成仁君。
【其实对于安南这件事还真不能都怪朱瞻基,确实跟网友们所说的一样,明朝治理此地是入不敷出,亏损的钱财极多,但主要的问题就是当时朱棣的治理不当。】
【要知道,安南地形可是非常适合用来种植水稻的,而当时的大明水稻是极其匮乏的,若是能对安南治理得当,大明粮食问题将得到解决。】
群臣纷纷看向朱棣。
感受着众人的目光,朱棣干咳一声,“老大,你觉得安南该如何治理?”
朱高炽扑通一声跪下,沉默不语。
他身为监国,肯定是不知道怎么治理。
要不然也不会是后世的局面。
这番举动彻底惹怒朱棣,“瞧瞧你的模样,胖成什么样了,将来就比爹多活十个月!”
“我错了爹!”朱高炽微微弯腰。
他已经感觉到朱棣脸色不对。
这几年的太子,让他越来越了解这个爹。
果然不出他所料。
朱棣暴怒,大声训斥道:“太子爷,你不是运筹帷幄监国有方吗?”
“这种问题都答不上来,难道要让后世人笑话我永乐朝无人吗?”
“那你监的什么国?是不是每天都在想着怎么拉拢朝臣,然后将我这个永乐皇帝一脚踹开。”
朱高炽被吓得脸色惨白,不敢说话。
群臣倒是没有太惊讶,仿佛早就见惯。
朱棣其实是气不过老大死的太早。
这小子如果晚点死,老二也就不会死。
冷静下来以后,朱棣忽然想起来,现在还有个老四。
“老四,你觉得安南应该如何治理?”
朱高爔有些不知所措,没想到朱棣会突然询问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