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第九十二章
次日,张入山没有选择和郑起等人一起去兵营,他陪着张静娴到长陵城外打猎。
也是这时,张静娴才知道表兄会骑马,且骑术完全不逊于她。“班夫人在姜园养了一群马,久而久之,我便学会了。不过,那里马的品相远远不如小驹。“张入山略带欣赏的目光望着张静娴身下的小驹,忍不住赞了一声,“好马!”
小驹似乎知道这个雄性人类在夸自己,昂首挺胸,一副神骏模样。见状,张静娴却有些心虚,她唯恐表兄问起自己小驹是从何处得来的,若无其事地拉紧缰绳,向城外飞奔。
一路直到城外,无人阻拦。
不过,汀兰和义羽在后面不远不近地跟着他们。义羽对她的态度不如之前,但为她指明了一个适合捕猎的方位。张静娴很信任他,没有犹豫就按照他的指引而去。
目的地是一处风景秀丽的山谷,旁有密林和连绵起伏的丘陵。碧绿和枯黄交织在一起的颜色,告诉每一个到达这里的人类,深秋已至。张静娴深深吸了一口空气,笑着翻身下了马。周围有许多双眼睛在悄悄地打量着她,发现她只不过喂那匹马喝了一些水,目光又都收了回去。
这个人类少女不足为惧。
似乎被它们说对了,张静娴和自己的表兄忙活了大半日,捉到了几只野鸡野兔,但愣是一只大雁没有抓住。
一次不小心被大雁挣脱了;一次眼看大雁即将飞落,结果汀兰吸到花粉咳嗽了一声;还有一次她拉弓的时候,义羽的箭先她一步刺中了大雁的羽毛,当象也只留下一根羽毛。
至于表兄,更是惨不忍睹,大雁完全不往他的方向去。半下午,汀兰好心地提醒他们回城的时辰,于是张静娴第一天无功而返。更甚于,接下来的第二天,第三天也是如此。第四天,张静娴终于说服表兄和郑起前去兵营,她循着前世的记忆又换了一个打猎的地点。
这次距离谢蕴前世修建的那座庄园很近,附近的环境她算是熟悉,绕了一圈路找到了一片澄澈的湖泊。
湖边,泥泞的芦苇丛中已经停下了不少觅食的候鸟,其中单大雁就有六七囗
她心心中大喜,让汀兰和义羽看好他们带来的马,自己一个人设了陷阱,坚决不准他们任何一个人插手。
效果显而易见,两只活的大雁成功被张静娴捉到,身上的羽毛还是完完整整的。
她熟练地将大雁绑好,擦了擦额头的汗珠,骑在小驹的背上便往长陵城中折返。
日光下,女子飘扬的裙角流光溢彩,仿佛一幅鲜活动人的画卷。“张娘子还真是厉害。“汀兰跟在后面,不由自主地出声感慨,想当初她见张娘子第一面,张娘子给她的感觉还很虚弱。可是,接下来的几天,她不停地体会到张娘子身上带来的那股生命力。蓬勃、旺盛、更让人觉得舒服。
“嗯。"义羽微有些失神,片刻后,他低声说,“跟上她。”张静娴带着捉来的大雁回到府邸时,时间将将过午。她安顿好小驹,稍微洗漱了一番,又囫囵吃了几块豆糕后,直接拎着两只活雁朝门外的一个方向走去。
走到了一半,她遇到身着官服的白发老者,突然意识到她犯了一个令人迷惑的错误。
她不是前世的“张夫人",只是一个住进长陵府邸寥寥数日的宾客,刻意不与谢蕴接触的她如何知道他居住的地方。
她甚至没有半点尊卑之别,想直入谢使君议事的前厅。不怪这个白发老者正一脸奇怪地看着她,似乎不明白怎么会有一个女子出现在官吏来往的前厅,手里更费解地拎着两只大雁。张静娴识得他,礼貌地唤他,“粮官大人。”闻言,翁粮官和跟在她身后的女使都愣了一下。“粮官大人,我是使君门下宾客,奉使君之命为其捉来成婚结礼的大雁。”张静娴一脸淡定地介绍自己的身份,又说她初入府中,暂且不知使君的住处。“原来是一位女宾客,过了这道廊门,便是使君办公之处。今日议事已散,你快去向使君复命吧。”
翁粮官的脾性温和,好心为她指了路。
张静娴朝他真心道谢,步入廊门。
翁粮官望着她手中的大雁,小声嘀咕,“听闻使君的夫人与他有救命之恩,这场婚事多为仁义,也不知我能不能受使君邀请参…<2可惜,张静娴走的太快了没有听到他口中的话。<1她行至木廊之下,停顿了一会儿,才请守在门外的人通报。獬看了她一眼,并未入内通报,而是淡淡开口让她进去,“张娘子,您是使君的恩人,受到这里所有人的尊敬,想见使君也无需通报。”一丝古怪划过她的心头,快的她没有抓住,张静娴干巴巴地应了一声,手中依旧拎着那两只大雁,进入门中。
下一刻,房门便阖上了。
她脚步微停,四周太安静了,仿佛没有人息,但谢蕴确实在这里,她只能硬着头皮往里走。
静静燃烧的铜灯和深色厚重的帷幔营造出一种幽冷的氛围,唯她手中的活雁有些暖意。
张静娴走到最深处,看到漫不经心倚靠在矮榻上的那个身影时,手指骤松,被用藤条绑起来的两只大雁立刻发出了惊恐的叫声。<1“嘎一一嘎一”
刺耳、聒噪。
谢蕴睁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