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突破口,从他嘴里问出些有用的线索来。
茶足饭饱,司潮心满意足地放下筷子,正思考如何开启话题,突然听见旁侧有人问道:“老板,今天能不能去海妃娘娘庙?”
她转眼望去,见是刚才坐在角落吃早食的年轻男人,理着寸头,眼镜厚得像酒瓶底,速干面料衣裤、登山靴,一副背包客打扮。
“今天啊?今天还不行,”林叶生拒绝得很干脆,“天气不好,山上风太大,昨夜还被雷劈中,你现在去容易有危险的哇。”
见对方面色不快,他诚恳地补充道:“你住在我这里,要是出什么事,我要担责任的,海妃娘娘也不会原谅我。”
海妃娘娘是宋朝的一位官家小姐,名为林墨娘,因在海难中救人而牺牲,后被民间奉为神明。
她当初就出自长汐村林氏,时至今日,后山最顶峰还有明朝时留下的海妃娘娘庙,几经修缮,每年逢诞辰、升天日等重大节点,各地信众都会前来拜谒。
便是由此带来的长期稳定客流,林叶生的民宿才能维持运转,也是长汐屿试图大搞旅游开发的底气。
背包客男人失望至极,皱眉抱怨道:“那要什么时候才能去啊……我这稿子催得紧,现在又没信号,又出不去,眼看下周就得开天窗!”
“您别着急,”林叶生缓声道,“台风是天灾,人力也无法改变。您如果想找灵感素材,去前头跟村民聊聊,说不定也能有些收获,写出几千字来。到时候通讯一恢复,您就可以发过去稿子,不耽误工作。”
“哼,”背包客男人不屑道,“他们能懂些什么。”
他苦着脸,不住唉声叹气。
林叶生情绪很稳定,丝毫没受影响,不卑不亢:“您要是不嫌弃,想问我点什么,我也是有问必答的。”
司潮被这人一打岔,探听消息的计划只得暂时搁置,不由好奇:“你是作家?”
背包客男人上下打量她一番,傲然答道:“是啊,我写推理小说。”
司潮眼前一亮:“我很喜欢看侦探小说。你怎么会想到这里来采风?”
“我正在专栏连载一本民俗推理,是以海妃娘娘的信仰为原型的,所以一定要去拜谒,谁料天公不作美,”男作家从眼镜上方睨着她,“你喜欢看谁的侦探小说?”
“我看的比较多的是阿加莎·克里斯蒂,”难得遇到看上去三观正常一点的外来者,还是同好,司潮的态度稍温和些,“最喜欢马普尔小姐系列。”
还没等她说完,男作家就迫不及待地嗤笑一声,开始侃侃而谈:“阿婆不行。她的诡计和谜题设计太刻意,角色在她笔下和工具人没区别,而且也太古早,不符合现在年轻人的口味。你要去看松本清张和东野圭吾,那角色塑造才是入木三分,讽刺社会现实鞭辟入里,代表推理小说最新的潮流……”
“那宫部美雪怎么样?”她不得不打断他,又问。
男作家轻哼一声:“还行吧,但是比松本清张差得远。她再厉害,也才被日本文坛誉为‘松本清张的女儿’。什么意思?意思松本清张能当她爹!哈哈哈哈哈……”
他似乎自我感觉良好,以为这番逻辑很风趣。
司潮顿时后悔开口,早知道还不如让话烂在肚子里。她脸色渐渐冷下来,懒得再理会。
林叶生听在耳里,却不疾不徐地说:“这只是本格派推理与社会派推理的流派区别而已,前者重情节和谜局设计,后者注重心理和人物刻画,并没有高下之分。”
他抬头,温和地对男作家笑道:“要不,您去前院喝喝茶,跟其他人聊聊?断航前新到的安溪铁观音,你肯定喜欢,茶钱算我的。”
男作家得着便宜,终于眉开眼笑,连连道谢离去。
司潮震惊地转头看向林叶生。在长汐屿,阿公阿婆辈都像活在清朝,脑子里想的多半是柴米油盐、传宗接代,能识文断字,还能侃侃而谈侦探推理文学,在他同辈中已是凤毛麟角。
先前脑中的一些疑问不由迎刃而解。为何在这蛮荒封闭的长汐村,会有这么一间文秀雅致的庭院,又为何司文澜不与人来往,独独会跟他说上几句话。
早食用毕,司潮暂时不好再留,便打算去逛逛杂货店,买些必需用品就回家。
正要起身,却见一位中年妇人急切地从后院门外跑来。她皮肤黑黄,身材矮瘦,长发乱蓬蓬盘在脑后,应是在店里帮工的周阿嫲。
周阿嫲是林远河的妻子,从陆上嫁到长汐屿。她全名不详,旁人都叫周阿嫲,因年纪大有风湿,腿脚不便下不得海,便在林叶生的店里做工贴补家用。
“阿伯,您今天一早看没看见我家那个?”周阿嫲绞着手,咬紧嘴唇,“我起来上工就没见他,刚才给你们做完早食回家一找,到处都不见呀。也不知道是不是出什么事……”
说的是她丈夫林远河。
若是平时倒也还好,但台风天就难说。司潮和林叶生对视一眼,不由站起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