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随魏仲恺步至高台前,打开《日度药例簿》,细查今日诸炉火候与用量。
随手翻翻,他不急不躁,暗记炉火轻重。
收毕,他下台至后阁,那里架满竹篓、木匣,各色草药排列有序。
林秋从一篓篓里提取试样,轻点标牌,分门归置,连最微末之草也不放过。
几番往返,后阁药案便恢恢复悄,却无半点紊乱。
当他归至丹炉处时,一炉新炼之丹正缓缓出炉,炉口青光闪烁,氤氲而出的是淡淡灵香,既清冽又温润,直入肺腑。
“光是香味,就能养神凝气,通畅经脉。”
林秋目光微凝,心中思绪纷飞:“若真有人常年服此丹,靠着药力日积月累,修为确实会不断攀升。”
他回忆在静室中初尝清元丹时的感受,全无燥热与不适,反觉精神益盛。
再服一枚丹药,定可令【驱瘴】更臻熟练,甚至能突破修为境界。
魏仲恺见他目光向丹炉投去,微笑道:“师弟若还需丹药,可在典药局买来自用。”
林秋闻言挑眉:“竟可买得?”
魏仲恺从怀中揣出一竹简,轻轻展贴,上书“清元丹三两一枚,养元散五两二枚,续命丸十两一枚”字样。
他淡淡道:“此为市价,若师弟大量取用,可再议批量折扣。”
林秋接过,细看数目,一枚清元丹三两白银,抵得上自己一月例银,顿时沉默。
魏仲恺见他反应,却也不觉意外,笑道:“师弟可是觉得贵了?但此等丹药,对我等练气士,可佐修为。对凡夫俗子,也是延年益寿之珍品。以此定价,已算典药局最低承价。”
炼丹之道,竟能暴取此利。
林秋心中暗忖:若能再得一枚灵丹妙药,可助自身修为精进,或也可为母亲调养体魄,皆大有裨益。
可惜眼下囊中羞涩,实难承受高昂丹价。
魏仲恺收回话锋,转而笑道:“师弟今日初来,便已校对丹例、拣分药材,足见眼力与心性。可去稍作歇息,不必日日如此紧张。今日既是初来,先熟悉环境便好。”
“多谢师兄体恤。”
林秋点头道谢,却没照对方建议去休息,而是转身回到后阁,径至药架旁。
趁此闲暇,取药辨识,正好磨练【识性】技能。
此技能熟练度的提升,素来与药材的罕见程度成正比。
而眼前药架上陈列的,光看品相,就可得知皆为山中难觅的灵品异草,远胜外门弟子平日采得,堪与药圃珍藏媲美。
淡黄的日光透过格窗,撒在整齐排列的药篓上,尘香浮动。
林秋伸手取下一把龙须草,指尖轻触,脑海蓦地闪过一行提示:
【龙须草|性甘|宁心安神】
【技能“识性”熟练度+3】
他微颔,随即又拨出一丛玄冰花,眼前文字再次浮现,每拣下一味,【识性】便暗自精进。
半个时辰后,他已洞悉药架上琳琅草木的各自性味归经。
旁人见他如此专注,却不以为异,反倒为他好学之心暗生敬佩。
林秋忽觉一阵智光闪过,体内涌起一丝新机,似在暗示着什么。
“【识性】升级了。”
他凝神目视,发觉那向来零散的草木性味、归经用量,竟在瞬间自成一体。
【识性(小成)】:蕴识性之妙,能凭手中诸草灵材,感天地药理,自成丹方。
“我能自成丹方?”
林秋心头一动,环顾四周,见众人各自专注手中事务,几无回眸,便放胆续行。
他尝试将手龙须草与玄冰花放于案上,又添入少许清风藤,运转识性之力凝神思索。
待片刻,脑中骤有丹方雏形:
【宁心定神丹】:龙须草三片、玄冰花二朵、清风藤五钱;共研粉以水乳和,煎三沸成丹,可安神凝气,助眠凝神。
“有了这技能,炼丹之道,我自己也能摸得出来。”
林秋目露赞许,轻轻点头,将草药一一放回,再在心中暗记此方。
“嘶——蹦!”
正在这时,不远处丹炉内忽听爆裂一声,随即一阵浓烟窜出。
林秋眉头微蹙,循声往丹炉看去。
众弟子亦闻声如遭惊雷,纷纷围拢至炉前,掀盖取出丹丸,见其形色斑驳,有焦黑纹理,毫无润泽。
这是炼丹失败,炸炉了!
“此铸成必有误处!”有人皱眉道。
“火候似过猛,却又似用料不纯……”另一人摇头叹息,众口难调,却无定论。
林秋听得乱声,身居后方,却心生好奇,轻步向前。
他凝神屏息,借一缕余热拨开炽烟,只见几片马渣草残叶焦枯,叶脉虚软,与旁边青黛草对比,已失本色。
鼻端嗅得焦糊中透着草本辛苦,却无应有的清凉甘润。
他暗自分析,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推测:
“虽不知此丹何名,然青黛草性寒入肺,本当待炉火由炽转静,方可投放;至于马渣草,其性苦辛,若于剧火之中先行下锅,必遭烈焰灼焦,失其清香。”
这番结论,正是他凭借【闻气】捕捉炉内焦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