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是自己摸索出来的野路子,但是能靠自己摸索的那些套路大获成功,说明这人绝对是天生的销售圣体。听她自己的意思,就是在家里闲得发慌,想出来打个短工,不一定能干多久,不过不管干长干短,店里那些小姑娘耳濡目染的,总比自己手把手去教强得多。
事实证明她看人果然很准,这应月兰刚来的时候,站在一群漂亮小姑娘里,还有些格格不入,可一周下来,就属她的表现最亮眼,其他的小姑娘也都服她,从这位身上,偷偷学到不少销售的套路。自从新人进来,店里的销售额又创了新高,比之前一下涨了一截。邵翡突然意识到,新店的店长,这不就有了!邵翡发了狠心,就算用钱砸,也一定要把这个新店长给留下!“我?当店长?不行不行,我哪干得了这个。"听到邵翡私底下跟自己聊这个事儿,应月兰当即摇头。
她就是个乡下人,以前卖农资的时候,还兼着保媒拉纤的活,嘴皮子就是那时候练出来的。
后来女儿有出息,考进了城里的正式单位,等结婚分到房子以后,就把应月兰从乡下接了出来。
城里没地,她又不认识几个人,媒婆这行当暂时是干不了了,但她耐不住空闲,听说这边招销售,就厚着脸皮凑上来,没想到,还真被她给聘上了。可卖东西还成,当店长?那哪是她这种乡下女人能干的。“有什么不能干的,不还是那点事,只是手底下多管几个人而已。你能读书看报,进货出货这些肯定不在话下,再就是分配销售任务,帮着底下的员工卖更多货出去一一这个事情,你现在就干得挺好啊。"邵翡可着劲的忽悠。她之前仔细观察过,发现应月兰不愧是当过媒婆的,擅长捕捉别人的细微情绪,而且眼光准,特别能猜客人的喜好。这人当媒婆,战绩应该也很瞩目。
一细问,果然,按他们那个乡的习俗,保成一桩婚事,媒婆是没有钱拿的,但是新人要送媒婆一双鞋作为感谢。
应月兰特别得意的说,那些年,别说她自己了,就连她女儿,还有隔壁的侄女,都从来不用自己买鞋,一年四季有新鞋穿。牛人不管走到哪里,也还是牛人。
对于当店长这事儿,应月兰虽然三推四拒的,其实心里未尝没动心。她当初本来只想着在城里住一段,陪陪女儿,就又回乡下去,懒得多看女婿还有亲家那边的脸色。
没想到只是一份临时的活,硬是被她干出了成就感一一主要也是因为这边工资高,比她在乡下挣的可多多了。
方圆精品店除了基本工资以外,还有绩效,跟销售额挂钩,应月兰刚来的第一个月,就拿到了最高档的绩效,总共一千多块的月收入,比她女儿女婿加走来挣的都多。
那成就感,简直足足的。
应月兰刚来城里跟女儿住的时候,还总担心自己一个乡下人,什么都不懂,也没见识,会给女儿丢脸。
尤其亲家都是城里人,还是所谓的书香门第,人家虽然明面上客客气气的,但应月兰心里有数,人家其实压根没把自己放在眼里。等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绩效以后,她头都抬高了不少,也再不担心会给女儿丢脸了一-毕竟亲家也不如自己能挣。
女人有了钱,就有了底气,碰到什么人都不怵了。既然不再想回乡下的事,去新店当店长,好像也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甚至连唯一的缺点,对她来说也是好事:新店准备开在另一个城区,距离女儿家有点远,她要是过去当店长,肯定要在附近租房,房租还有报销。女儿女婿刚结婚没多久,正是最腻乎的时候,她一个长辈杵在中间,时不时还挺尴尬。
应月兰回去跟女儿商量了一通,女儿虽然也觉得她亲妈突然升职当店长还挺突然,但也与有荣焉,一切尊重应月兰自己的决定。应月兰咬了咬牙,最终还是点头答应下来。有什么好怕的,这些年她遇到的难事儿还少了?这一次,也不过就是个新的挑战罢了。
反正她光棍一条,赢了风风光光,输了,大不了转头回乡下就是。店长人选有了,接下来还要选址,找合适的铺位。邵翡早就计划好了,每家新店的店面,不租,只买。这属于既开新店,又扩大了自己的地产版图,双赢。应月兰跟着邵翡去跑选址,跑了一大圈,气喘吁吁的。她其实没太明白店长为什么执意一定要把店面给买下来一一要是只租不买,那选择可多多了,还不用一次性投入那么多的本金。邵翡高深莫测的摇头:“租房麻烦才大呢,别看现在租金低,以后店子好容易做起来,房东突然要涨租金怎么办?或者干脆不肯续租了,转给别人怎么办?”
尤其等到房产价格迅速上涨,市场火热的时候,这个问题只会更加突出。倒不如自己给自己做房东,既挣了房价上涨那波钱,还省心省力,没那么多麻烦事。
应月兰虽然想象不出来,就算房价再涨,又能涨成什么样,不过还是把老板的话悄悄记在心里。
毕竞女儿说了,这位邵老板看起来像个有本事的人,听她的话,应该错不了。
光是找合适的店面,就花了将近一周的时间。不但要选合适的位置,还要计算周围的人流量,以及预测附近的消费偏好。应月兰最好奇的是,看邵老板年纪轻轻的,听说也就是个初中学历,怎么懂这么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