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23 章(1 / 2)

第23章第23章

23

胡秀英正陪着邵翡,在新厂子里转。

眼看着这片地方从一块荒地,逐渐步入正轨,人气也越来越足,邵翡打心眼里的高兴。

尤其高兴的是,等工厂满负荷开工,产能问题终于彻底解决,她再不用被那些山寨货剜心剜肉了。

实在是可喜可贺。

“现在生产线还在试运营,大部分老员工都过来了,就是有些年纪大的,腿脚不太灵便,还是选择在原来的厂棚。"胡秀英低声说。虽然从老房子到新厂,走路也不过20来分钟,但是对老街上那些只想赚点零花钱的老人来说,这个距离还是太远了。如果也正好,老房子那边依然按工时结算,方便那些只想打零工的街坊邻居,不至于突然丢了一份收入。

新厂这边,则一切步入正轨,虽然也会招些临时工,但是主要的员工全部实行聘用制,按月核算薪水和奖金,一切劳动考核的标准,也越来越像一个正规的大厂。

对所有人来说,这又是一次新的挑战。

不过这一回,管理层也同步得到了扩充,最近江州市不少单位效益越来越差,人心浮动,她顺势挖走了几个能做实事的中层管理,总算把新厂的管理构架给搭建起来。

各项工作都有了专人分管,不再需要一人身兼数职了,以至于明明底下员工变多了,邵翡反而觉得轻松了不少。

果然当老板的,最重要的功课,还是要知道怎么用人。胡秀英依然还是方圆牌的经理,只不过最近,她自己觉得有些力不从心,偷偷去书店买了几本管理相关的书,据冯大柱说,她每天晚上看书看得很晚,就是自己每次探头去看,发现她趴在书上,睡得正香。胡秀英就不好意思地笑:“我都多少年没看过书了,看几行是容易打瞌睡,不过多多少少,还是进了点脑子的。”那些书到底有没有用,邵翡也不知道,不过胡秀英的成长速度确实肉眼可见,就算有时候管理手段没那么正规,但偏偏特别有效,工人也都服她。大概这就是天赋吧。

胡秀英刚在邵翡的建议下,买了一套市中心的楼梯房,3房2厅的大面积,价格她以前想都不敢想,但是现在,全款拿下,轻轻松松。相比起来,邵翡这个当老板的,居住条件却显得寒酸多了。“老板,你也该换套房了吧,圆圆跟你挤在楼上,住得不舒服不说,以后上小学也不方便。"胡秀英说。

自从老房子加厂改店,邵翡和圆圆的居住空间,就只剩下二楼那一丁点地方。

两张床,一张书桌,一个小书架,这就是2楼的全部家具。“圆圆喜欢热闹,把她放在那边,时刻有人带着,不用担心她孤单,至于学校,还没定呢,等确定了再说。"邵翡其实也考虑过买房的事,毕竞现在的房价,看起来可太香了。

不过她在江州考察了一圈,感觉现在的商品房,无论户型还是设计,都不太如自己的意,真要买房,还不如趁着限购政策出来之前,去一二线的大城市买这事儿也用不着急,毕竟房价起飞,还是好多年以后的事情,距离限购政策出台,也还远得很。

有这些钱,倒不如马上投入生产,获得的回报要高得多。或者去跑马圈地一-自从那天喝了点酒,这个念头一直在邵翡的脑子里转悠。

不过她也打听过,跑马圈地可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一是要有能被当地政府认可的资质,二是要有成熟的规划和预案一一或者至少,有能画大饼的能力。这个世界上的聪明人不少,这两年政策风向稍一改变,有点眼光有点胆量的人全冒了出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什么手段的都有。邵翡却并不急着加入这场乱局。

时代的浪潮激越而迅猛,是乘风而上,逍遥九天,还是被大浪击碎,沉入沙底,谁也说不清。

相比前者,或许后者才是绝大多数。

自从经历了一遭买地建厂,却差点被如山的压力压垮这种事,邵翡本来还有些嗡嗡发热的头脑,终于冷静下来,明白就算想当亿万富翁,首先,还是先要赚个百万家资再说。

以后的机会还多得是,只有稳扎稳打,尽可能的少犯错误,才有可能成为活下来的胜利者。

带着孩子,她也输不起。

邵翡正跟胡秀英聊着江州未来的规划,以及在哪里买房更划算之类的事,忽然听见厂门口,传来一阵吵闹声。

两人寻声一看,发现是个年轻姑娘,正被保安推操着往外赶。“怎么回事?“她忙走过去问。

“这人没证件,也说不清从哪儿来的,我不让她登记,她还赖着不走了。”保安一脸无奈。

年轻姑娘皮肤很黑,个子瘦小,看着大概十五六岁,如今都快进入深秋了,就穿着一件破破烂烂的衫子,全是补丁,四面漏风。见到两个人,她用力抹了一下鼻子,抬起头,一脸倔强,用口音很重的乡音说:“我力气大,能做事,你们雇我不用给工钱,管饭就行。”邵翡忍不住笑,问:“你多大了?从什么地方来的?你爸妈呢?”女孩子抿着嘴,不说话,半天才挤出来一句:“我叫钱小花,十六岁。”其他什么都不肯说。

还是个孩子呢,看那双破破烂烂还不合脚的布鞋,也不知道在外头走了多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