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老板宣传宣传这家店,也算是某种对于勇敢者的致敬吧。
“你想给这家店写稿子?“钱依依十分惊奇,“就算写了,送到你们领导那里,估计也很难通过吧。”
袁帆可不是什么八卦小报的记者,像她们这种市里宣传口写的文章,时不时的,可是能送到省报甚至国家级的大报上去刊登的。“还没聊过呢,不确定写不写得出来,"袁帆其实也就是随口一提,“再说了,反正我们要交任务稿,写什么不是写呢。”“嗨,大周末的就别想工作上的事了,“钱依依拉着闺蜜,又看一眼手表,“才11点呢,不尴不尬的,要不咱们再逛逛,等逛累了,我请你吃饭。”“你还有钱请吃饭?"袁帆可是刚刚见识过闺蜜大扫货时候的冲动消费,笑着调侃她,“算了吧,还是我请吧。”
两个人又左右看看,一时没想好该往哪边走。大约是当年为了通车马,方便搬运货物的缘故,这条老街其实算不得窄,就是年久失修,再加上行人稀少,店铺零落,看起来才觉得荒凉。不过临到中午,又有几家店铺慢悠悠的开了门,街上人也渐渐多了起来,冲散了原来的荒凉破败,看起来也没那么不顺眼了。“不是说那边有个古码头,要不要去看看?"袁帆指了指老街的另一边。钱依依本来就喜欢古旧建筑,自然点头说好。两个人沿着老街,在古码头旁边转了一圈,这地方其实二十年前还在用,后来河东的新码头建成才彻底废弃,只留几条早就腐朽的小船,半沉不沉的压在岸边的滩涂上。
钱依依拿出自己刚买的凤凰牌相机,对着古早的堤岸,破旧的沉船,咔嚓咔嚓拍了不少照片,两个人又互相拍了好久,把胶卷都用光了,才终于心满意足,且饥肠辘辘的离开。
等再次经过那家店的时候,两个人惊讶的发现,这才多久呢,怎么店里的人,一下子多了这么多!
邵翡和胡秀英,也被突然而至的人潮,打了个措手不及。上午刚开张的时候,胡秀英还发愁这地方有点偏,难得有新客上门,老街上的住户,大约也舍不得买这么贵的东西。她原本还想着,要是今天营业额太低,要不劝劝邵翡,主动降一降价。毕竟现在的售价,别说跟摊子上比,有些东西的定价,比市里最大的百货商店都要贵呢。
后来,陆陆续续来了几个人,都是晚上经常在青年广场摆摊的摊主,想过来看看这边的货怎么样。
结果一看售价和进货价,也是连连摇头,觉得这些本地货,价格都快赶上从上海那边来的尖货了,他们实在吃不下来。“咱们江州又不是什么大城市,哪能卖这么高的价。”“就是,我是小本买卖,实在拿不起。”
几个人看了一圈,很快又走了,只有个在文化街租了铺位的大姐,批了不到十件货,说是去那边试着卖一卖。
这点量,跟囤在仓库的那几十箱货比起来,连蚊子肉都算不上。确实还是价格定得太高了,胡秀英琢磨着。其实刚看到定价的时候,她就反对过,觉得这个价格怕是很难走得起量,还不如把价格定低一些,就跟邵翡之前摆摊时候那样,主打一个物美价廉,薄利多销。
邵翡却不赞同。
首先,她觉得自己定的价格不算高,不过是比市面上同类商品贵了30%左右,但是她这里款式新颖,用料扎实,在同类型商品里,几乎找不到竞品。最关键的是,现在加工厂的产量有限,就算想走量,也很难走得起来。既然如此,倒不如把价格提高,打造精品品牌,这样就算等以后市面上出了大量仿款,消费者还是会下意识觉得,方圆牌是大牌子,跟一般地摊货不一档毕竟现在,市场正处于野蛮生长的阶段,跟风抄袭是一种常态,很少有人管,也没多少人觉得这是个问题。
这也是邵翡并不急着出货的原因一一市面上竞争对手太多,稍不留神,可能就变成给别人送灵感了。
既然认认真真把架子都搭起来了,品牌名里面还用了女儿的小名,她想要的,可不是昙花一现。
“不用担心,我之前联系了一个省城的批发商,他答应今天下午会来看货。"邵翡对胡秀英说。
这个批发商是她上次去省城看货的时候认识的,实力不俗,又是江州本地人,她当时借着老乡的身份才勉强跟人搭上线,前几天听说这人刚好回了趟老家,她提着水果营养品,连带着新生产的样品去跑了好几回,人家才总算松口,答应过来看一看她这个小厂的情况。
地摊本来也不是她的目标,她真正瞄准的,还是各大高端商场。要不然,她费这么大的劲布置店面做什么,还不是为了忽悠过来的批发商大客户。
同样是一盘白菜,摆在苍蝇馆子,和摆在五星级大酒店,可不是一个价。胡秀英这才勉强安下一点心,又感叹,老板果然是老板,想的做的,全是一般人想都不敢想的。
邵翡笑:“要是什么都不敢想,我之前哪有这个勇气,把身家全投进这摊子生意上呢。”
对她来说,这就是背水一战,只能赢,不能输。对于店里的生意一般,邵翡倒是早有心理准备。她开的这个店,就算在装修上下足了功夫,款式也有保证,但是地方实在太偏,客流量不足也很正常。
虽然昨天在青年广场宣传了一圈,但影响毕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