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历史军事>大明首辅:开局怒怼嘉靖> 第115章 云在青天水在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5章 云在青天水在瓶(3 / 4)

……”徐阶的声音带上了一种深沉的无奈和一丝决断,“其情虽激,其行已近胁君!若派兵驱散,恐生惨祸,动摇国本;若派大臣劝解,则恐助长其气焰,反被其挟持,更失朝廷体统!”

他目光扫过众人,最后望向精舍:“臣思虑再三,窃以为……不若……暂且搁置,不予理会!”此言一出,满殿皆惊!连黄锦都忍不住抬眼看了徐阶一下。

“不予理会?!”吴鹏失声叫道:

“徐阁老!数千人围堵宫门,怎能不理?”

徐阶语气沉稳,带着一种洞悉世情的透彻:

“诸公试想,此辈之所以群情汹汹,无非因杜延霖之疏与王旒之鼓动。今圣意已明:赵文华拿问,杜延霖得褒,王旒被贬。是非曲直,已然昭彰。彼辈所求,无非“公道’二字,朝廷已给。再聚不散,则其心叵测,其行自绝于朝廷!”

他顿了顿,声音转冷:

“而此时若派兵驱之,彼必借“朝廷残害忠良士子’之名,更激民愤;若派员安抚,则正中其下怀,使其以为朝廷可挟制!唯有置之不理,任其曝露于烈日风雨之下,其势自不能久。待其饥疲交加,人心涣散,自会散去。此乃……以静制动,不战而屈人之兵也。”

徐阶说到这里,话锋再转,抛出一个关键:

“然则,此辈聚众,根源仍在杜延霖之疏。解铃还须系铃人。臣奏请陛下,即刻下旨,命杜延霖速从河南归京。河南离京一千余里,快马兼程,往返旬日可至。待其返京,若仍有士子滞留,可由其亲赴宫门,面陈诸生,宣示陛下之圣意、恩威!”

殿内陷入一片沉思。

众官员都在心中暗叹徐阶滑不溜手。

徐阶说完,再次垂首,静候圣裁。这一次,时间仿佛格外漫长。

精舍深处,久久没有声息。

殿中百官,连呼吸都放轻了。

足足过了半盏茶的时间,就在众人以为皇帝可能对此议极度不满时一

“当……嗡……”

一声低沉、缓慢、带着明显迟滞和勉强意味的铜磬声,终于从精舍深处幽幽传来。

其声浑浊,余韵短促,仿佛极不情愿地被敲响了一下。

勉强响了!皇帝勉强同意了!

黄锦眼中精光一闪,立刻对着徐阶道:“徐阁老所议处置士子及召杜延霖回京事宜,圣意……准了。”徐阶心中长舒一口气,面上却依旧恭谨,深深一揖:

“臣等领旨,必当妥善办理。”

黄锦没有接言。

徐阶等了半响,不见黄锦回应,不由地抬头有些纳罕地看向黄锦。

就在这时,重重纱幔的通道里突然传出了声音,是嘉靖吟诗的声音:“练得身形似鹤形……”万籁俱寂。

所有的议论、紧张、暗喜、忧虑,在瞬间冻结。

噗通!噗通!噗通!

所有的人都立刻跪了下来,帘后的人影未见形貌,但那声音却已主宰了整个大殿。

纱幔后,一个穿着宽大道袍、头戴香草笠冠的身影缓缓显现出来。

其身形清瘦,隐在飘拂的道袍中看不清真切,只觉一种混合了出尘与无上威压的气息弥漫开来。这便是当今天子,嘉靖皇帝朱厚熄。

嘉靖向中间的御座走去,接着吟道:………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念完,他已经走到了御座边,没有坐下,只是用一只手扶着御座一侧的一个扶手,漠漠地望着跪在地上的人。

这时,徐阶才带头山呼:

“臣等恭祝皇上”

“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齐声应和,叩首于地。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亦在治政用人。”嘉靖帝开口了,直接开门见山:

“内阁辅弼朕躬,调和阴阳,责任至重。今日发生此事,朕深感中枢缺位,当增补贤能之士入阁,以固国本,以安社稷!”

增补阁臣?!

无数道目光瞬间变得炽热起来,尤其是在场的那些翰林出身的重臣们,无不屏息凝神,心中念头急转。嘉靖帝没有卖关子,他的目光很快落在了七卿中的礼部尚书吴山身上。

“礼部尚书吴山,”嘉靖帝的声音清晰地回荡在大殿中,“忠勤恪慎,通达国体,熟知典章。着,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

吴山入阁!

吴山,字曰静,号筠泉,江西高安人。嘉靖十四年探花。

其为人端谨,学问精深,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直至升任礼部尚书。吴山为人正直,不媚权贵,他与严嵩同乡,严世蕃曾欲与为婚姻。

然吴山却断然拒之,严世蕃因此衔恨在心。

后来嘉靖帝曾有意提拔吴山入阁,严嵩便在暗中极力阻挠,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如今,在这个风急浪高的关头,皇帝再次提拔吴山入阁,其意昭然!

吴山本人连忙谢恩:

“臣……臣吴山才疏学浅,恐难当大任!伏乞陛下……”

“朕意已决。”嘉靖帝打断了他的谦辞,语气不容置疑,“卿当尽心辅弼,勿负朕望。”

“臣……吴山,叩谢天恩!必肝脑涂地,以报陛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