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1
这桩事属实叫林明霁恼火万分,看到季则一次就想起一次,想起一次就生气一次。
此时讲堂内的学子都为科试发愁,林明霁站起身,朝着讲席上的沈教授道:“教授,恩科之事实在太过突然,在座的同窗都以为明年才是大比之年,于学业上的勤奋程度可能低了些。但恩科难得,不论结果如何,都要尽力考过科试,去金陵贡院走一遭,就算是见识见识乡试的艰难也好。”林明霁诚恳道:“学生虽不才,但和诸位同窗一同进学两年有余,愿意略尽绵薄之力,同窗们若学业上有不通之处,又看得起我的,尽可来找我探讨。乡试上我也是新人,未知将来如何,但于科试上,我却有几分信心。”此话一出,讲堂内的学子们都愕然。
入了贡院大门,大家可就成了竞争对手,林明霁竞然肯襄助同窗考过科试?虽然能不能考过科试,还是看个人的本事,但他能说出这个话,就很难得了。
更重要的是,林明霁在府学的年末岁试名列第一,他们这些人可没少羡慕周从宜,近水楼台,靠着交情得到林明霁和沈文石的教导,岁试排名硬生生从附生提到增生。
沈文石心念一动,一则,他和林明霁交好,林家下人送来府学后门给林明霁的糕点佳肴,他也没少吃。
再则,从现在到科试,也只两个月时间。
再有一个,沈教授担任府学教授,所教授的学生中举者越多,沈教授越有升职的希望,若是今年恩科加上明年的乡试,府学能有六人中举,便有望提为国子监博士。
沈文石的母亲早逝,父亲再娶,继母又生了一双弟弟,沈教授和沈叔母待他的关心爱护,比之父母更甚。
因而沈文石也站起来道:“明霁兄所言,亦是我所想。”又有讲堂内学子都欢呼起来,“明霁兄、文石兄,二位仁义!”此情此景的感染下,另有两位廪生也站出来,大义凛然地表示愿与林、沈同行。
学生们愈加情绪激昂,欢声震天,沈教授目露骄傲。唯有季则咬牙切齿,恨意大生。1
有四个优秀学子站出来,自愿帮助教导其余同窗,府学里有志于科举的学子们空前团结,学习热情高涨。
令四人意外的是,他们本来做好了教导同窗会耽误自身学业的心理准备,谁知道在给同窗讲解经义、批阅文章的过程中,反而对圣人言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属实是意外之喜。
林明霁在府学早起晚睡,每旬也只抽空回家一晚,这晚,他抱着明瑶华的肚子愧疚道:“也不知道孩子出生时我能不能陪在你身边?"盼着来的孩子,却不能守着他出生。
明瑶华笑道:“你是为了正事,且家里有人守着我呢。”科试是在立夏前后,明瑶华的产期也是立夏前后。<1稳婆找的熟人崔二娘,每十日秦大夫都会上门诊脉。另有黛玉身边的两位嬷嬷毛遂自荐,帮着挑选乳母,照顾明瑶华,等孩子满了周岁就回黛玉身边伺候。
家事有黛玉管着,明瑶华每日吃吃喝喝,在花园散步,最烦的就是想吃番茄炖牛腩,但市面上找不到番茄这东西。
又换了佛跳墙,但因太滋补,只能隔三差五吃一次。别的倒还好,但不知是不是孕后期的缘故,她心理上有别的担忧,和别人说怕被笑话,只得等林明霁回家了和他说,“我听人说,一孕傻三年。生孩子不会真的影响我的聪明劲儿吧,我除了开铺子,还有别的事想做呢。"<9林明霁一顿,安慰道:“不会的,你看平昌郡主不就聪明得很。”“说的也是。"有个活生生的例子在身边,只一句话,明瑶华瞬间安心了。这时,林明霁放在明瑶华腹部的手心心被轻轻踢了下,喜得他赶紧将脸贴在腹部,“好孩子,再踢爹一脚。”
明瑶华笑出声,“你是求着孩子踹你的脸啊。”用了“踹”这个字,明瑶华的肚子又比五六月份时大,林明霁忙道:“还是算了,好女儿,你安静些,别瑞疼了你娘,等你出来了,想怎么闹腾都行。”“你就知道是女儿,万一是儿子呢?”
“管他呢,儿女都好,是女儿像你,是儿子就像我,不过我盼着是个像你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