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海提前叮嘱过,下人奔着去了衙门,几乎是扯着喉咙告知了这个喜事。林如海这次端不住了,腾地站起来,拱手和屋内的幕僚下属道:“家有要事,诸位容我告半日假,先走一步。”
众人都道贺,笑道:“小三元相当于半个举人了,我们可要找个时间去府上讨一杯喜酒,沾沾喜气。”
林如海容光焕发,仿佛年轻了十岁,笑道:“好说,过些时日家里办宴,必不会忘了各位。”
唯有甄副使耷拉着一张脸,高兴不起来,林家运势愈涨,甄家的运势就愈低,此消彼长,林家眼看着又要起来了。
林家下人才领了双份月例没多久,又迎来新的喜事,整座宅子里都洋溢着欢快的氛围。
黛玉身边两个宫里摸爬滚打人老成精的嬷嬷,私底下亦在谈论:“没想到林家还有这份运道,咱们两个可真是沾了便宜。”苏嬷嬷有别的想法,乐呵呵道:“林小姐的规矩礼仪都学透了,就是进到宫里,也没人能挑出她的错处。不过嘛,林小姐年纪还小,有些事实在用不上咱们两个老姐妹。”
唐嬷嬷道:″你是说?”
苏嬷嬷笑道:“咱们一肚子伺候孕妇的知识,不如去大奶奶身边伺候一阵。若晚了,就要有别人顶上来了,不说别的,只看林大奶奶和平昌郡主私交甚好,从宫里要几个伺候产妇的嬷嬷还不说随口一说的事。”只有被主子重用,才有更多的赏银,不然只能按月领规定的份例。似她和唐嬷嬷这样的嬷嬷,除非做错事被撵或是自请出府,不然都是在主家干一辈子,年老了就在府里一处偏僻的下人房养老,手里有银子,自然有孝子孝女上赶着来孝顺。
唐嬷嬷心思一动,“这能行吗?”
她们可是皇后给林小姐的嬷嬷。
“怎么不行,林小姐身边不缺人伺候,我们会的林小姐还用不上,只是暂时调往林大奶奶身边伺候一阵,等林大奶奶肚子里的孩子生出来后,再回来林小姐身边就是了。"苏嬷嬷道,“这可是个巧宗儿,赶着林大奶奶年轻,身边也没有积年的奶娘嬷嬷,才能显出咱们的本事来。”挑选奶娘、产后调理这些可都是她们拿手的。唐嬷嬷道:“好姐姐,我跟你干,我都听你的。”如今宫里可有好些有本事但没有好出路的嬷嬷,洪熙帝身边的妃嫔少,怀孕生子的更少,空有本事有什么用,没主子伺候就没赏银啊。明甫光中了小三元,先不提林如海又大宴祖宗,林管家又一次在旁边听他唠唠叨叨,诸如“祖宗保佑,林家不会在我手上断绝荣光,百年以后我也有脸面见父母了”,也有对贾敏的话,比如什么“玉儿有了兄长和师弟,你九泉之下也可安心了”。<1
只说林家要摆宴席请宾客,明瑶华腹中的孩子有四个多月了,林家众人或是重视她本人,或是重视她腹中的孩子,都不许她操心宴会事宜。如此,家里只有黛玉上下盯着各处,黛玉虽然年幼,但有明瑶华在身后教导提点,兼之林家下人都听吩咐,不敢耍心眼,从分发请帖、拟定菜单子、座次排位、请戏班子,到安排家中下人分管厨房采买、桌椅案几、杯盘碗盏、器皿援设、洒扫庭除、迎宾引路等等事项,都是黛玉一力操办,明瑶华只从旁协助。林家的宴会,明瑶华没忘记给周家、齐家和封氏都递了请帖,林明霁也要了一张请帖给沈文石。
封氏和英娘在小花灯巷子里住着,有石绣娘留下的名声,有林家的人面一一林家有时派马车来接英娘去和黛玉作伴,无人敢欺辱她们母女,她们日常做接绣活,日子过得也安稳。
唯有一件事,英娘也有十四岁了,婚事上还没个着落。封氏心里,她的女儿自然是最好的,总想给女儿挑个好女婿,但也担心齐大非偶,反而害了女儿,怎么挑都找不出个女婿人选。1这日,她收到林家的帖子,正感慨林大奶奶不低看人,甄士隐就上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