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疫病(1 / 2)

第46章疫病

采买的下人见识过大奶奶管家的手段,他一发现药材价格不对,就赶紧回来禀告了。

明瑶华脸色一变,脑子里闪过无数种猜测,急着问道:“是只一家药铺的药材涨价,还是全城的药材都涨价了?”

下人道:“家里常去的几家大药铺都涨价了,其他的药材铺子没去问。“如果是粮食突然涨价,那多半是哪里遭遇自然灾害了。药材涨价,可能是某地地方发生瘟疫,而且还是距离扬州不远的地方。但怎么没听说呢?

明瑶华道:“你先去账房上支银子,按着府里的人头,买足量的艾叶苍术和白醋回来。”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瘟疫,消毒都是必须的。明瑶华说得又急又快,下人虽然不明所以,还是一溜小跑地支银子出去采买了。

明瑶华又叫了厨房的人来,问道:“现有的粮食,够家里主子下人吃多久?”崔嫂子双手摆在身前,微微躬着身子道:“回大奶奶,米面等还够支应三个月的。”

明瑶华没有多加解释,只吩咐道:“你带上几个负责采买的小子出去,多买些粮食,再买够全家吃半年的量,还有其他能长久存放的吃食,你看着买吧。买了就赶紧回来,不要在外头耽搁。”

只是猜测,并没有证据,城里还没有传言,明瑶华不敢随便说出她的猜测,万一弄不好,那就是造谣传谣了。

崔嫂子道:“是。”

她一边出去一边心里嘀咕,再过两三个月,庄子上的新米就下来了,偏在这时候去买粮食,又麻烦又浪费钱。

但主子发话了,她只管听从就是了,反正花的是府里的银子。明瑶华失了魂儿似的坐在椅子上,一时想的是史书上诸如"疫病流行,人相食”一类的记载,一时又想原著并没有提及瘟疫之事,也许是她多思多虑了。清风和朗月在她身边久了,也敢发话了,道:“奴婢虽不知道大奶奶在担忧什么,不过向来听说一人计短,两人计长,您何不去问问大小姐,或者派人去衙门问老爷?”

是啊,林如海是盐政官,消息素来灵通,明瑶华乱跳的心脏慢慢恢复正常,笑道:“是我急糊涂了,脑子没转过弯来,多亏了你们提醒我。”这种事不好随便和人说,她找来林管家,道:“听说城里的药价涨了许多,你去衙门悄悄问老爷,外头是不是有什么事?”“有这样的事?我这就出去打听打听。“林管家年纪大阅历深,一听就知道明瑶华在担忧什么。

林管家先跑了一趟药铺,药材确实涨价了,再转道去盐运衙门,低声和林如海说了。

林如海揉了揉额角,将注意力从公事中抽出来,思索了下,道:“没听说有什么不好的消息。”

林管家松了一口气,笑道:“没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都平平安安的才好。”

如今的日子已然是十几年来最好的了,他就怕起什么波折。谁知下午,林如海就接到了移文,杭州绍兴等地爆发疫病,发病者高热腹泻,死伤已有千人。

最初只在一个临海县城发现病患,当地县令隐瞒不报,以至于疫病扩张至人员来往频繁的府城。

杭州和绍兴两府本就是药材流转地,这两地遭了疫病,药价还不得飞到天上?

虽然疫病还没传到扬州,但衙门里已经是人心惶惶,都恨不得立刻回家,告知家里人多买些驱寒止泻的药材。

当官的还好,派个下人回家说一声,自然有家里人置办各种必备的东西。底下那些衙役小吏,急得无心办公,焦躁不安。林如海看这样不是办法,道:“衙门里不能没人,你们互相协商,匀几个人手去各家报信,不过别闹大了,不然知府大人训斥下来,我也保不住你们。”底下人喜道:“谢大人体恤,我等必不会多嘴多舌。”火

林管家回话道:“老爷说了,并没有收到什么异常的消息。”明瑶华紧绷了一上午的脸色放松下来,笑道:“没事就好。”她全当是自己多想,好在无论是药材还是粮食,都有用处,买了也不是负担。

下午,伍兴儿来了,明瑶华走进待客的小花厅,伍兴儿又是慌张又是激动,整张脸涨得通红,他拱手行礼,道:“明娘子,浙江那边发疫病了。”四月的天,还不算热,他却满头都是汗水,显然是一路跑来的。“疫病?"明瑶华惊呼出声。

站在她身后的清风朗月同时捂住嘴,不让自己跟着叫出声。伍兴儿道:“是,我也是才收到消息,全城的药材都涨了价。我倒是还囤着一批黄连、半夏、麻黄、桂枝等药材。”伍兴儿虽然专心做药皂生意,但昔日买卖药材的生意也没落下,只是不亲自去收药材了,而是从中间人手里收购药材。他各处人头都熟,药材一转手就是银子。

明瑶华问道:“你来就是为了给我家卖药材的?”“不不,不是,我今日来不是为了药材的事,当然,府上要是需要买药材,我可以送一些过来。"伍兴儿想到朱大爷的药皂单子,语气越发急切和恭敬,“浙江的那位朱大爷,说是用药皂清洗手足,可以防止疫病传染,他下单了五万块的药皂,说是后续可能还要再买。”伍兴儿一边唾弃自己一一别人因疫病受苦,他却因大赚一笔而欣喜,一边又觉得自己正正当当赚钱,又不是他害那些百姓感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