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姜红梅还气鼓鼓地抱怨,军区医院有个医生特别讨厌,眼睛长在头顶上,看人好像都是用鼻孔,清高得不得了,她一定不能让人小瞧了,所以她要抓紧看医书。
沈白薇也笑着婉拒了,现在她一心只想着跳舞,“我只要看书肯定就打盹,我还是跳舞吧!”
所以,这些课本就都归了林小棠了,她一个人看的津津有味。公式和定理看累了,林小棠就摸出本语文或者历史放松一下,偶尔再翻翻她最爱的营养学和食谱,就当做休息了。
林小棠觉得书里的东西还挺有意思的,看不懂的就先跳过去,下回碰见队长再请教。
但在炊事班其他人眼里,可就不是这样了。老王班长轻手轻脚地路过,看她缩在那儿看得入神,忍不住放慢了脚步,对旁边的钱师傅使了个眼色,压低声音,“瞧见没,这丫头淘归淘,是真爱看书。”
钱师傅点点头,一脸佩服,“这孩子,真能坐得住。这大冷天的,也不说歇歇。”
李婶听到声响也抬头看了一眼,她觉得林小棠总是光窜个子,不长肉,肯定就是因为看书太多费脑子,耗心神。
于是,中午吃饭时,李婶总是忍不住把菜往林小棠碗里夹,嘴里忍不住念叨,“多吃点,多吃点!瞧你瘦的!读书费脑子,得补补!”老王也会默默地把肉菜往她那边推一推,林小棠捧着脸大的海碗乐呵,“我碗里好多菜,大家一起吃!”
这天林小棠正蜷在小马扎上津津有味地看着历史书,旁边地上划拉着歪歪扭扭的公式,她刚做完数学题,打算休息一会儿。突然,爽朗的笑声从食堂门口传来,郑团长刚从师部开会回来,脸上掩不住的兴奋和自豪。
“老王!小棠!快来看!咱们东食堂上报了!”郑团长人还没进门,大嗓门已经先传了进来,他手里拿着《解放军日报》,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
这一嗓子瞬间打破了后厨的宁静,大家呼啦一下围了过去,林小棠也放下课本跑过去。
“小棠你快看看,你上报了,还是《解放军日报》,真是给咱们团争光了。"郑团长高兴的把报纸展开给大家看。新鲜出炉的报纸还散发着油墨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炊事班的合照,照片上,最左边的老王挺着腰板,显得特有精神,旁边的钱师傅笑得有点拘谨,但嘴角咧得老大,何三妹和李婶挨在一处,脸上是既惊喜又不好意思的笑容。被众人簇拥在中间的林小棠扎着两个小辫子,眼睛笑得弯弯的,露出一口小白牙,整个人都透着欢快劲儿。
“我这围裙都没换……你看我这头发乱的,早知道拍照片就好好梳一下了。”李婶儿指着照片里的自己,有点不好意思,却又忍不住看了又看。“哎呀!俺这表情……咋笑得傻乎乎的!"钱师傅也嘀咕着,但忍不住咧开嘴角乐。
“早知道要上报纸,俺就把那件新领的围裙系上了!"老王摸着下巴,半是遗憾半是得意。
上次采访结束后,临走前,陈记者再次拿出相机,提出想再给她拍一张正式点的照片。
林小棠一听,黑溜溜的眼珠转了转,然后一脸期待地问记者同志,“能不能给我们炊事班拍个合照呀?这些事又不是我一个人做的,班长、李婶儿、钱师傅、三姐…大家都帮了我好多好多忙呢!”陈记者心里微微一动,立刻笑着点头,“好!就拍合照,你这个提议非常好!”
老王班长还在擦灶台就被着急忙慌的拉过来拍照了,每个人身上都还穿着有些油渍的围裙,背景是他们的炊事班后院,大家突然被叫过来,脸上都带着点猝不及防。
林小棠挤在最前面,看着照片里大家开心的模样笑眯了眼,“没事儿!这样多好呀!这就是咱们平时干活的样子嘛!”因为雨雪被挪到菜窖里的干辣椒得意地晃了晃身子,骄傲地挺起胸膛。「看见没!我们也在照片里。」
「是啊是啊!就在右上角那!」
「最红的那串就是我!」
「我颜色最正!」
「咱们可是上过报的辣椒了!」
老王班长摸出了他的老花镜,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着,“《炊事班里的小小金勺子一一记北部军区二连炊事兵林小棠同志》……十四岁的炊事兵林小棠同志,年纪虽小却装着大志向,她刻苦钻研,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在总部炊事比武中荣获′金勺子′奖;她心系战友同志,成功改良压缩干粮配方,有效提升了野战条件下的饮食保障水平;她勇敢机智,一次在野外训练中及时预警突发山洪,有大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与国家财产,因此荣立个人二等功;她积极动脑筋搞创新,研制出实用的维生素营养包,改善了战友们的身体健康;她用心设计每周营养餐谱……主动与空军大队炊事班交流学习……她甘于奉献、勇于创新充分体现了一名革命战士的崇高品质……
报纸上白纸黑字的表扬,让林小棠激动的小脸红扑扑,“这,这写的也太好了吧,我就是做了点该做的事,怪不好意思的…”“小棠啊,你这丫头,你可能不知道自己做了件多么了不起的事!”郑团长指着手里的报纸,“这上面说改良后的压缩干粮让全军伙食标准整体提升了,今天我去总部开会,专门就为了讨论这事,这两个月统计下来压缩于